做一个急患者所急,解患者所痛的医务工作者
2019-09-25 15:08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记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医生王加俊
   
     在重庆市中医院——这个全市科目最全的三级甲等中医龙头医院,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而作为医院一大特色的骨伤科,更是应接不暇。
     王加俊,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宽边眼镜。尽管年龄不大,但却睿智、成熟,有一种儒雅的书生气。
     王加俊当时参加高考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医生,因为医生是个备受尊敬,令人羡慕的工作,人们心中一份崇高的职业。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后,他一直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读书求学,未敢有丝毫懒惰,总相信勤能补拙,为人治病,救死扶伤,解决病痛,让生病的人从忍受病魔的痛苦变成一个健康的人,一直努力着。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
     勤学善思    苦钻业务
    2006年,王加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中医院骨伤科,一转眼已有十三年,对于他忠爱的这事业,王加俊如饥似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工作上,他刻苦钻研医学理论,努力参加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作为科室一线骨干,据他估算,每年他参与的大大小小手术达300多台次,数千例门诊工作,无任何医疗事故,除了看病或会诊,他很多时间用在查病历和看影像胶片上,仔细揣摸,认真思考,从中总结出一些实际经验。据科室的同事们说,王加俊不是在门诊或病房里,那就一定在办公室的电脑前,2012及2017年度获先进个人称号。
   尽管平时的工作量非常大,少有单独的休息时间,王加俊把学习作为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他先后争取到了去四川省骨科医院、重医附一院关节外科中心及创伤骨科进修、学习的机会,每天坚持阅读专业医学文献,参加科研工作,以开阔视野,非富学术内涵。对于一些年青的医务人员来讲,要应付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让人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考虑学习,而王加俊却始终精神饱满,不知疲倦,每天坚持记录整理病案,将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找科学的治疗途径,目前,参与重庆市卫健委科研课题三项,他还在一些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
    医疗工作是一个关系人身体健康,甚至生死的神圣工作,广大群众赞誉他们是“白衣天使”的美称,他们肩负的是“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王加俊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始终牢记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一年365天,他经常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七、八点下班,每天工作通常在十二小时以上。如果有手术,下班时间更难预料,他往往就在办公室休息。多年来,由于刻苦钻研,他造就了较强的医疗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对复杂骨折的修复重建、髋膝关节置换、膝关节镜手术等都有了独到的医治经验。尤其擅长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甚至对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尽可能给予满足。比如有的患者不愿手术,怕手术经费高,要求保守治疗,王加俊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尽可能细心医治,并注重较好的恢复和疗效。他深切感到,手术医生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对患者造成难以补救的伤害,这是完全不允许的。
    关爱病人    医患情深
    王加俊视病人为亲人,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面带微笑,礼尚往来,从不计较亲疏、贵贱、贫富,往往在他身后,总有一群人排队等他看病或咨询。在看完病后,还耐心讲解中医的治未病,预防知识以及如何加强康复的有关知识,让患者缩短治疗周期。因此,王加俊和很多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医患关系大为改观。
一位在供销社系统退休的,八十几岁的老奶奶,经过一段时间与王加俊接触后,把他当成了家里人,每年逢端午节时,都要亲手制作一些精美的小粽子,亲自送到医院交给他,表达一家人对他的感谢。一位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住院时,正逢王加俊的孩子出生,以后每一年“六一”儿童节,这个人总要带来一些礼物,送给他的小朋友。有一次,一位农民工不小心从二楼摔下来,造成膝盖粉碎性骨折,当场膝盖肿得像大萝卜,王加俊争分夺秒给他做了手术,不到两月,这个工人可以站着走路,活动自如,这个工人感激的说,你不仅治愈了我的脚,而且挽救了我的家庭,如果我不能上班了,那我们家庭也就毁了。
王加俊谦逊的说,我没有什么傲人的业绩,我做的只是让病人加快康复,为他们免除病痛的工作。习总书记教导我们:“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王加俊正以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习总书记的教诲。
多年来,作为一个既是丈夫,又是儿子,父亲的他,对家庭始终感到愧疚,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和照顾他们,他的时间都在工作和学习上,以至回趟家,小儿子拉着不让走,父母生病了,也抽不出时间看望,他的心中只系着病案和患者。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