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打造“家庭医生+网格”立体健康服务体系
2024-09-05 09:12 来源:南岸区卫生健康委
在南岸区,“家庭医生+网格”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推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精准对接居民健康需求的创新引擎。网格员作为社区的“神经末梢”,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居民的健康需求,家庭医生则迅速响应,提供从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到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全方位支持。这一创新模式下的立体健康服务体系,让健康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渗透进每一个家庭。
图片
 
网格为眼:捕捉健康监测需求
在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的马鞍山老旧居民区内,有一位84岁高龄的独居长者李阿姨,她的女儿因工作常年在外。李阿姨双腿残疾,行动极为不便,加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和治疗对她而言过于艰难。
网格员作为社区的“神经末梢”,第一时间发现了李阿姨的健康需求,依托南岸区开展的“名医走访上门”机制,家庭医生梁佳励开展上门服务。一进门,梁医生便细心地搀扶着李阿姨坐下,耐心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安抚她紧张的情绪。随后,梁医生为李阿姨进行了血压测量和血糖检测,并为她进行了复诊,详细讲解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确保李阿姨能够安心养病,并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和血糖。
通过“家庭医生领域网格+社区网格”双向双网融合服务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服务,不仅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实际问题,也在精神上给予极大的慰藉和支持。这种“网格吹哨,家庭医生联动”的服务模式,让居民的健康问题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回应,实现了从传统的“被动等待”向“主动服务”的转变,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图片
 
家医为手:织密健康服务网络
龙门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傅玉瓶是一名家庭医生,得知辖区一位老大爷的老伴瘫痪在床,尿管意外脱落,立即拿起医疗箱,跟随大爷前往家中,为瘫痪在床的老太太清洗并重新导尿。同时,傅医生还耐心地向大爷讲解了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并告知了下次预约的流程,确保老太太能够得到持续、专业的照护。
这项上门服务,傅医生已经默默坚持了一年之久。每一次到访都让老人家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值得一提的是,傅医生为了更好地服务签约居民,主动公布了自己的私人电话。她坚持24小时接听电话,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据统计,傅医生全年要接600多个患者的电话,而每一个电话背后都是居民的信任和依赖。
此外,家庭医生团队还会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通过科普教育,帮助群众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家庭医生+网格”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也让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及,实现了“健康有人守护、患病有人治疗、康复有人陪伴”的温馨愿景。
图片
 
“3+1+1+N”模式:构建全链条健康管理体系
南岸区进一步探索建设“3+1+1+N”模式的家庭医生团队,优化家庭医生团队167个,吸纳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的71个,“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网格员”的家庭医生团队64个。通过“网格精准发现、家医迅速响应、精准识别干预、高效转诊机制、全程医后跟踪”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了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健康管理。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目前,全人群签约覆盖率39.56%,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3.87%,“家门口”老年人体检9.48万人。
接下来,南岸区将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家庭医生领域网格+社区网格”双网格融合服务方式,实现健康管理“网格化”,持续推进健康服务管理融入社区、深入社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筹划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试点工作,打通居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将医院病床延伸到家庭,家庭医生提供延续性医疗服务,切实解决长期卧床患者就医需求,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