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构建一体式、嵌入式、协作式社区医养服务模式
2024-08-27 11:28 来源:渝中区卫生健康委

“七星岗医养中心已成为我的第二个家,这里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如同亲人一般温暖。”袁婆婆感慨道。

87岁的袁婆婆患有脑梗死、脑卒中后抑郁症、COPD等10多种基础疾病,经住院治疗在病情平稳后仍有言语不清、不能行走等情况。袁婆婆选择七星岗医养中心养老,在经过医护人员日复一日精心照料,日常服药、康复训练、慢病监测、生活照料、聊天互动……现在袁婆婆不仅身体状况逐渐变好,情绪亦日渐明朗,还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重新迈步。

像袁婆婆这样真真切切在社区医养中改善身体状况的居民还有很多。上清寺的居民欧爷爷说:“护理站离我们家就200米,做康复训练都不用出社区,在家门口都能就医。我能康复这么快,全靠护理站的帮助。”之前欧爷爷突发脑溢血,术后住院一年多,刚出院时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自主行走,依靠轮椅出行,生活质量较差。欧爷爷在社区内嘉西村护理站康复治疗6个月后,现在能够独立行走了,并且说话清晰。

袁婆婆所在的七星岗医养中心、欧爷爷家附近的嘉西村护理站,都是渝中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设社区医养服务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群众健康有感的生动缩影。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20.08平方公里全域城镇化,2023年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3.37%,属于典型的中心城市老城区,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深等特征突出。在“9073”养老格局下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辖区老年人的医养康护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医养结合作为改善民生中重要内容的号召,紧扣失能、慢病、高龄等老年群体需求,进一步盘活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便捷的优势,探索小规模医疗和养老“一体式”多元服务,精准对接居民特病开药、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等常见需要,做实老年人身边的医养,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住、养、医、护服务,打造符合渝中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社区医养服务“品牌”。

像七星岗医养中心、嘉西村护理站这样设在居民家门口、提供医养床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安宁疗护等服务的机构,渝中区结合实际打造了三种社区医养模式—即“一体式”、“嵌入式”及“协作式”医养,推进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有效衔接,切实惠及老年居民3万余人次。

“一体式”机构医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养老床位,以医疗诊治、康复、护理为优势,重点收住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实现“医中有养”;在养老院开设护理院、医务室,为入住老人提供一般医疗健康守护,实现“养中有医”,目前已建成5家医养结合机构,共有620张床位。

“嵌入式”社区医养。构建“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护理站”三级联动社区医养服务体系,借助辖区市级医院的技术支撑,以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22个社区卫生站、护理站为延伸。将65支家庭医生团队深度融入79个社区治理网格,积极开展上门服务,为高龄、行动不便或居家的失能老人提供压疮、膀胱冲洗、糖尿病足等护理服务及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因地制宜将医养服务嵌入社区,实现医生近邻问诊、老人便捷就医,在家门口治小病。

“协作式”签约医养。监督指导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规范签约合作,实现医养签约全覆盖,确保每个养老院获得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双向转诊、健康指导、健康科普等基本服务。其中4对签约机构明确合作费用,提供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心理疏导、骨密度检测等个性化服务,既丰富了医养服务内容,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贴心的健康保障。

渝中区通过建立社区医养多元化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有力推动了医养结合发展,切实缓解了老年人就近养老的医疗服务难题。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立足社区,聚焦健全体系、优化服务、建设队伍三个方面,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的特色道路,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区医养服务,全力保障老年人享有更加优质、贴心的医养服务,帮助辖区居民无忧“享”老。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