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路边捡到了一只野鸟给自己补充营养,是好运降临,谁知道这一吃竟把自己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回想起这次险些丧命的特殊经历,68岁的王大爷就止不住地后悔。
幸运的是,经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急救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68岁的王大爷(化名)目前已经转出了重症监护室了,不日将顺利出院。
高烧不退呼吸困难 六旬老人捡食病鸟住进ICU
“医生,快救救他,啷个能这么严重嘛……”一周前,重医附二院渝中院区急救部接诊了转院而来的王大爷。老人三天前因发烧、头痛到家门口的一家医院就诊,被初步诊断为肺炎,但在给予输液消炎等处理后,老人症状非但没有缓解还进一步加剧了。
转入重医附二院急救部时,老人已经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疼、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肺部CT显示已出现局部白肺。考虑到患者病情危急,重医附二院急救部医生立即将老人收入急救部重症监护室(EICU),并给予了无创呼吸机及消炎等治疗,24小时不间断关注老人病情变化。然而就在第二天,老人的呼吸衰竭症状进一步加剧。
到底是什么样的肺炎能让会患者高烧不退、病情急剧恶化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教授仔细查看患者CT和了解患者病史特点后分析表示,该患者无论是影像学表现还是临床症状均不典型,要高度怀警惕特殊病原体感染可能,目前无创呼吸机已经不能改善患者缺氧,因此,建议尽快插管开展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完善气管镜检查,并行肺泡灌液基因检测,从而尽快寻找病原体!
精准定位找出“幕后真凶” 对症治疗助老人转危为安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在王晓龙主任的指导下,主治医师李醇文迅速为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与肺泡灌洗治疗,并送肺泡灌液进行基因检测。最终基因检测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怀疑,竟然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在和家属沟通患者病情时,家人这才想起来就在几天前,老人曾在回家途中发现了一只死掉的鸟类,出于节俭心理,他并未多想便将这只鸟带回家中烹饪食用。两三天后,老人就出现了发热、咳嗽、头痛等异常症状,最初还以为是普通感冒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病情加重这才赶到医院求助。
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护士正在为患者置空肠管给予营养支持
明确病因后,王晓龙主任为王大爷制定了个人化的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继续有创呼吸机支持,并进行俯卧位通气,根据呼吸力学更精准呼吸机参数设置,并通过放置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治疗。
最终经过七天的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王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顺利脱机拔管后转入了普通病房,不日即可出院。
“前几天他在重症监护室的时候真的恼火的不得了,要不是有这些急救部的医护人员日夜守着、细心照料,我都不知道他能不能捡回来这条命!”对于重医附二院急救部的医护人员,王大爷的家人有着说不完的感激。
症状不“典型”易忽视 牢记三点远离“鹦鹉热”
难道这次惊险异常的病情就是这只病鸟惹的祸?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疑惑,王晓龙主任表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尘埃或气溶胶引起感染,也可通过接触鸟类或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传播。被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以王大爷为例,就是接触、食用了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才遭此横祸。
王晓龙主任带领医护人员查房
说起王大爷这次的入院经历,主治医师李醇文表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防患于未然:“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虽临床上比较少见,但病情发展初期症状不具备‘典型性’,临床症状容易与普通肺炎混淆,不仅容易被患者忽视,诊断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该病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致死性,所以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在此,他也提醒广大市民从三方面做好防治:
一是减少接触:尽量减少与鸟类或禽类的直接接触,少去鸟类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区域;尤其是孕妇、儿童以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更应避免与鸟类或禽类接触,尤其要注意不能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鸟禽类。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如果家中有养鸟或禽类的话,一定购买正规渠道、检疫健康的禽鸟,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宠物;饲养鸟类宠物人员注意保持笼器的干燥清洁,定时消毒;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需注意卫生,在处理排泄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戴口罩、戴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若被抓咬挠伤则需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咨询。
三是及时就诊。宠物如有可疑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且有鸟禽暴露史,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