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 重庆追回医保基金等超过12亿元
2021-02-25 15:22 来源:凤凰网

凤凰网重庆综合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定点医药机构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处理率达66%,共追回违规本金及违约金超过12亿元。
       严厉整顿规范医疗保障运行秩序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欺诈骗保持续高发频发,对广大参保人员和医疗保障基金造成重大损害。重庆市严厉整顿规范医疗保障运行秩序,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2018年,重庆市医保局成立。2019年,该市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9026家,现场检查覆盖率达100%;暂停医保服务1520家,解除定点协议537家,行政处罚407家;移交司法机关148件,协议处理8730家,追回医保基金本金18267万元,处违法违约金31930万元,媒体公开通报典型案件593件。同年,重庆市医保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重庆市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对查实的欺诈骗保行为给予最低500元,最高10万元的举报奖励,鼓励社会各界举报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
       2020年,重庆市医保局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3万家,现场检查覆盖率达100%;暂停医保服务1117家,解除定点协议1069家,行政处罚45家;移交司法机关骗保案件59件,共追罚医保基金6.58亿元,各类媒体公开曝光医保违规案件1156例,实施举报奖励10.6万元,持续巩固医保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同年11月,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案件移送工作的通知》,对涉及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的移送标准、移送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今年2月18日,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件,涉及包含重庆东大肛肠医院、重庆芳华医院在内的6家医院及诊所。其中,重庆芳华医院被罚违约金104万元。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常见骗保手段
       骗取医保资金,是指医院和病人内外勾结、骗取医保费用。简言之,“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病房是空的,骗钱是真的。”
       常见的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行为包括,通过虚假宣传,以优惠、体检等名目诱导、骗取参保人员住院;留存、盗刷、冒用参保人员社会保障卡;虚构医疗服务、伪造医疗文书或票据;虚记多记药品、诊疗项目、医用耗材、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串换药品、器械、诊疗项目等恶意骗取医保基金;超限用药、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违反诊疗常规、降低入院指征收治病人住院等。
       医疗保障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
       近日,国务院颁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医疗保障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该《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条例》分为总则、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5章,共50条,对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医疗救助基金等医疗保障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进行明确和规范。
       《条例》除了对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的骗保后果做了明确规定外,首次具体明确参保人员义务,若个人以骗保为目的,将医保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或重复享受医保待遇等,将暂停其医疗费用联网结算3至12个月,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同时,《条例》明确要求,医保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部分重庆市医疗保障局通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名单
       2019年

“十三五”期间 重庆追回医保基金等超过12亿元       2020年

“十三五”期间 重庆追回医保基金等超过12亿元

       2021年

“十三五”期间 重庆追回医保基金等超过12亿元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