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7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石涛 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近期,多个地市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和相关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引人关注。面对疫情防控关键期,重庆如何做好冬春季相关工作?市民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19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第7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畔,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流行病学专家宿昆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新研判:
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 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畔首先通报了疫情情况。
11月18日0—24时,重庆市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尼泊尔输入),无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11月18日24时,重庆市尚有在院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为尼泊尔输入,均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6098人,均已解除医学观察。
11月18日重庆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相关情况:病例周某某,男性,中国籍,在尼泊尔工作,2020年11月4日乘坐加德满都至重庆的H9787次航班抵渝,11月9日被判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随后转至市公卫中心进行隔离医学管理。11月17日复查CT提示异常,11月18日经市级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周某某抵渝后即按规定接受集中隔离管理,无密切接触者。
李畔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我国面临的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大,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可能。
近期,多个地市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和相关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从重庆市情况看,截至11月18日24时,全市已连续268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报告,对冷链环节、入境人员以外的重点人员核酸监测也未发现阳性,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李畔说,冬春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冬春季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具体安排,紧盯“三个重点”,突出“四个持续强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物同防:
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 从业人员、环境、食品、外包装定期检测
李畔表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经重庆口岸入境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酸筛查,对检测结果异常的,立即送定点医院规范处置。对检测结果正常的,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9月1日以来,重庆入境3871人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9人、确诊病例7人。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严格落实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没有阴性检测证明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不输入”。
同时,坚持“人物同防”,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预防性消毒,加大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环境、食品及外包装的定期核酸检测,把境外输入的风险降至最低。严格执行药房发热、咳嗽等药品销售登记管理制度,做到购药人员可追溯,及早发现潜在传染源。持续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保障普通人群“愿检尽检”。
“我们继续加强车站、码头、机场等入渝关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检测等措施;严格落实学校、重大活动会场、医疗机构、民政服务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健康筛查,引导人群合理有序流动。”李畔说。
李畔表示,目前,重庆正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基地建设,增配一批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等救治设施改造升级,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物资保障方面,已梳理列出7大类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的目录清单,制定发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物资储备标准,确保防控物资储备到位。
精准追溯:
重庆上线“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介绍,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市市场监管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强化风险排查、核酸监测、日常监管,开展排查和监测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38个区县和开发区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9856人次,排查冷库7122个,其中食品销售环节4418个、食品生产环节1003个、餐饮服务环节1620个、第三方冷库81个,排查检查发现问题210个,均列入台账督促整改,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4件,扣押不合格食品10.24吨。
同时,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频次和密度,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冷链食品环境、从业人员实施全覆盖检测,对冷链食品做到批批全检。开展排查以来,检测冷链食品从业人员12711人次、食品及食品包装样本17449个、环境样本8686个,结果均为阴性。
今年9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开发建设了“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该平台按照“企业申报、首站赋码、一码流通、环节倒查、全程追溯”的模式,由进口冷链食品入渝首站企业在追溯平台录入食品品名、生产企业、批次、购进数量、检验检疫信息等关键数据后,平台赋予“渝溯源”源码,后续流通环节各节点扫码后在平台内录入购销信息,并层层依次叠加至源码上,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从海关入关、贮存分销、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到消费者全链条信息追溯管理。
目前,平台已在渝北、大渡口等8个区县试点运行,现有185家相关企业在平台中注册,记录流入重庆市进口冷链水产品、畜禽肉302笔,共73个品种、3186.36吨,涉及25个国家。
个人防护:
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出入“三类场所”要戴口罩
重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流行病学专家宿昆提醒,人群对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做好个人防护对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从自我做起,提高健康素养,做好个人防护,远离传染病。
科学佩戴口罩。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好习惯。出门常备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在医院等特定场所,去超市、电影院、网吧等相对封闭场所,或者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无法与他人保持一米距离时,均需要戴口罩。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和健康习惯。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礼仪,比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保持手卫生,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提醒市民选购冷冻冰鲜食品时,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或塑料袋套手进行挑选,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全程避免用手碰触口、鼻、眼等部位,直至彻底清洗或消毒双手。加工冷冻冰鲜食品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加工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避免混用,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注意经常打扫居室和工作场所。每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2-3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关注自身健康,减少感染和传播疾病风险。尤其是容易发生感染和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比如有基础性疾病者、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一旦生病,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避免带病工作和学习,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只要广大市民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餐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等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大大降低罹患和传播疫情的风险。”宿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