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懂医学,也能为抗疫作贡献” ——重庆师范大学用应用数学为疫情发展趋势做科学预测
2020-11-17 11:07 来源:重庆日报

    杨新民正在给本科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应用数学能做什么?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11月13日,位于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推了推黑框眼镜,一脸自豪地说:“不要把应用数学理解为枯燥的计算、公式、定理,实际上它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在杨新民看来,通过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将集聚数学与相关领域科学家、行业专家、企业家等,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数学问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数学创新人才团队,提升数学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重庆疫情防控提出科学建议

  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对重庆疫情防控提出重要建议。

  今年春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杨新民表示,“虽然我们不懂医学,不懂治病救人,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数学,推演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为重庆的新冠肺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在南开大学读统计学博士后的儿子也加入他的阵营,父子俩开始根据公开的疫情数据进行初步推演,但是,他们发现固有的模型不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于是,杨新民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的教师队伍中“点兵点将”,领衔组建了多学科综合研判团队。

  团队分为材料组、模型组、数据分析组和统计预测组等,他们分工协同合作,每天通过网络深入研讨,研究反映传染病暴发的潜力和严重程度的基本传染数R的变化趋势,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Logistic模型、SIR传染病模型和Bernstein函数模型,对疫情发展趋势和累计确诊病例变化情况做出较为精准的预测。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起初有几次,团队预测结果与真实暴发的数据相比对,准确性并不理想,部分成员有点失去信心。“大家别灰心,除了我们,全国上下还有许多人都在为抗击疫情而战斗,我们要知难而上!”杨新民在微信群里给成员们鼓劲,还给大家分享了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

  在杨新民的鼓励下,团队干劲儿又起来了,不断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在工作微信群里,忙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儿。

  2月11日,杨新民团队已经能够用计算机编程的模型推演重庆本地7天后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并可通过全国、湖北省、除湖北省外的全国其他省市、重庆市4个点位,直观地展现不同点位的疫情推演情况。

  2月12日和2月17日,杨新民和他的团队两次以科技工作者建议的形式,向市政府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为相关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在报告中,他们不仅对疫情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还对重庆疫情防控提出4点建议。

  让红绿灯能根据车流延长或缩短时长

  今年2月,由重庆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重庆应用数学中心,获批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该中心也是我市首个国家级数学中心。

  “现在的红绿灯时间90%都是固定的,只有少量通过传感器进行调控,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通拥堵,不够智能。”杨新民说,在很多人看来,红绿灯应该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事实上,应用数学能帮上忙。

  杨新民解释,应用数学近年来发展很快,一是储存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二是算力提高;三是数学家提出更多的算法。“每个人都有轨迹,我们通过数学建模、大数据分析、编程等,让红绿灯根据车流情况延长或缩短时长。”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联合交通管理部门正在大学城片区进行试点,让交通变得智能起来。

  据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处负责人介绍,该校将着力把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成一流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并围绕三峡库区搭建了环境遥感等九个科研平台,建立了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西南分中心,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演变研究。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