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疾病检验的“望远镜”看得更远作用更广 他们一直在努力
2020-11-11 11:3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如果说,医生是疾病战场里英勇无比的“战士”,那么检验诊断便是前期探究疾病线索的“侦察兵”……只有准确预知“敌人”的情况,才能更好更快地“调兵遣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预测的“侦察兵”越来越多:血液、尿液、甚至头发和泪液的检测等。那么如何让“侦察兵”的“望远镜”看得更远,看得更准,看得更广,还能走出医院,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这是重庆医科大学体外诊断研究院一直思考的问题。

西部首个体外诊断研究院和科技孵化平台

近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里,见到了陈婷梅院长。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是由重庆高新区、Square One中国创新中心和学校三方共建,将打造研究院、加速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产业园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外诊断研发中心。同时,该研究院也是中国西部首个体外诊断医疗科技孵化平台。

陈婷梅介绍,体外诊断研究院主要依托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来成立的。“未来医学发展,越来越依赖医学检验的结果。”检验医学院成立于1983年,已有37年历史,当时也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5个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之一。

成立后,2002年与2007年,检验医学院曾两次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且在2008年又获得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体系,在全国有极高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重庆医科大学充分发挥传染病和医学检验学科优势,黄爱龙校长领衔的研发团队在全球率先研制出第一款化学发光法检测COVID-19抗体检测试剂盒,其中2款产品通过CFDA注册、7款产品获欧盟CE认证,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增添了重大利器。

这个研究院对于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来说,既有着历史的契机,也有对未来宏大的展望。“我们为了更好的将体外诊断领域的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于是成立了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陈婷梅说,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打通,会将很多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健康。

陈婷梅解释道,通过科技转化,他们能够开发出针对一些疾病早期诊断、精确诊断的试剂盒,为疾病诊断、预测以及治疗后监测进行服务。 

让“望远镜” 看得更远 看得更准确

“在发生疾病时,病人的血液、尿液或者其他体液中,某些物质就会存在异常,而我们就是要这些存在异常的分子找出来,并用方法将它检测出来。”陈婷梅说,平时进行的血常规、尿常规、包括早孕试纸等方式都是体外诊断范畴,辅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使大众可对自己身体情况进行早期判断,或者对疾病治疗后进行自我监测。

“可以把我们体外诊断领域,比喻成为‘望远镜’或者‘显微镜’……”陈婷梅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就是为了制备更高精尖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对疾病来进行一个预测和诊断。

陈婷梅表示,目前研究院是朝着两个方向进行研究,第一个是发现更多、更精确的疾病检测标志物,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另外类似标志物,利用其帮助人们尽早的预测疾病,“简单来说,过去的‘望远镜’只能看到10米以外的敌人,而现在要突破这个极限,去发明能看到15米甚至20米以外的敌人,或者说是用不同的‘望远镜’去找不同领域的敌人。”陈婷梅说。

另一个方向,陈婷梅希望让这些“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更广,能走进寻常百姓家。今后,可能检测各类疾病就跟如今的“测血糖”一样,老百姓可以在家进行前期诊断或者对病情进行监测,不用每次都必须前往医院检查,便捷了大众,同时也减轻了医院看病的压力。

5年内将开发重大传染病、肿瘤诊断试剂盒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面向检验医学学科发展前沿,建有核酸分析与测序、蛋白质分析与检测、小分子代谢物分析与检测、外泌体分析检测等实验支撑平台,聚焦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诊断标志物研发、体外诊断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原创前沿技术研发。

目前团队有固定的研发人员约30人,今后他们还会向企业或社会引进更多的在体外领域中有价值的项目研发团队,能够入驻到研究院来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产学研融合的发展。

“团队未来在3-5年的时间里,将开发一些重大传染病、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医学检测试剂盒和高精度诊断产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更好的为大众健康服务。”陈婷梅表示,目前,研究院还致力于解决在体外领域中受制于他人的“卡脖子”技术、推出一些原始创新的颠覆性技术,为国家科学创新上台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