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密集组织实施了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排财政资金支持近3000万元,全市100余家科研单位、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科技局快速响应,出台了《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协同攻关强化突发疫情防控科技支撑的若干举措》,并于1月22日紧急启动实施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首批项目。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明确的五个主攻方向,结合重庆科技创新实际,我们聚焦疫情防控关键环节,确定了疫情监测、临床救治和诊疗产品装备三个重点方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
与此同时,我市还成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总体指导组和中医药专家指导组,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的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和政策建议等工作。其中,专家总体指导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教授还深入武汉疫情防控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临床病理研究。
紧密结合临床救治的需要,一批阶段性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医疗装备、快速检测、临床救治、中医预防康复等关键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市疾控中心开展疫情动态监测和预警研究,绘制疫情分析地图,累计形成每日分析报告39期、专题分析报告201个,开展20例病例样本核酸基因测序,获得8株病毒全基因序列,为全市疫情科学防控、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临床救治技术和方案方面,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市中医院等单位研究制订《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一版至第三版)等新冠肺炎诊疗规范5个,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被推送全市有关医疗机构使用。
在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发方面,市中医院应急研发的“藿朴透邪合剂”“柴胡甘露合剂”和“麻杏解毒合剂”3个医院制剂获得市药监局批准使用,4000余瓶合剂配送至4家集中救治医院和2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加快了患者的诊疗救治;市畜牧科学院通过实施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用抗体研发项目,获得6株具有活病毒中和效果的全人单克隆抗体;陆军军医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批可用于精准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相关科研成果在国内《分子与细胞免疫学》杂志上发表。
在检测和防控装备方面,重庆医科大学联合企业研发的2个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了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可用于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快速核酸提取试剂盒和提取纯化装置,在10余个省市的10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开展了40余万人份检测服务;耐德工业研制的移动急救方舱医院,在湖北开展现场诊疗救治工作,其紧急启动研制的“移动CT检查方舱”也即将正式投产;长安汽车研发的流动防疫车,已在全市25个人口密集场所开展了体温检测近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