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自2007年12月进入医院以来,凭着优良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深得患者喜爱;他3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先后荣获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医德医风标兵、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他还是重庆市9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的培养对象……他就是铜梁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渭。
“面冷心热”的“守护神”
在诊治患者时,周渭和蔼可亲,耐心地问诊、解答,还给每位患者详细写明每种药品的用量和用法,让人一看就懂。但是在科室同事们的眼中,周渭却总是一脸严肃、不拘言笑,新来的医生、护士都很“怕”他。
“其实这是周医生对待工作、病人严肃负责的态度。心病科室重病号多,如果哪里操作不规范或者动作慢了点,就是天大的事。”心病科护士夏寿碧解释说。
给夏寿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几年前的一次抢救。一名80岁的心脏病患者突然心脏骤停,血压几乎为零。由于患者高龄、病情危急,抢救持续超过10分钟仍然没有反应,当时绝望的家人不再抱有希望,但是周渭说了一句:“不到最后一刻,我们决不放弃!”在周渭的带领下,医护人员轮流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奇迹出现了,患者的血压和心跳逐渐恢复,起死回生。
像这样被医护人员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患者还有很多。周渭说,医护人员同死神较量的勇气,源于精湛医术和先进设备的强大支撑,“尽管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我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从医以来,周渭常年参与心脏介入手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周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他率先在铜梁临床采用温阳通脉、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术后一例,因用药方法特殊,疗效显著。
“医者,断无退缩的理由”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渭主动请战,作为铜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远赴湖北孝感战“疫”。
2月20日凌晨出发,周渭自带了一台便携式呼吸机。他说:“这次去确诊患者集中的定点收治医院,我们不能跟患者抢用设备,万一我或者同行的队员们感染了,这台呼吸机就能派上大用场。”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天早上8点,周渭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查房、写医嘱,与同事研讨救治方案……每天很晚才休息。10多天过去了,周渭从早到晚连轴转,他的体力出现不支。有一次刚进病区,他就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直到靠在墙上休息了几分钟才缓过气来,但他从未产生过从一线退下的念头。“作为一名医者,断无退缩的理由。”周渭说。
在孝感抗击疫情期间,周渭所在的医疗团队累计治愈了70多名患者,没有一例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没有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一名医疗队员被感染。
因为怕年迈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安危,家里只有妻子知道周渭出征孝感的事情。每次接到父母的电话,他都会以“我在医院值班”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来应付父母。直到1个多月后的4月6日,周渭随队凯旋,他的父母才知道儿子是一名援鄂抗疫英雄。
才下战“疫”一线,又上重症战场
从孝感回来后,周渭才下战“疫”一线,又上了重症一线,担任了急救部副主任兼重症医学科主任。每周6天在急诊科坐诊,同时还要负责急诊科的日常管理,周渭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都是各种类型的危重病人,自诩为“重症新兵”的周渭,每天坚守在科室,一边向同事学习取经,一边熟悉各项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
今年7月,一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被紧急送到区中医院ICU,从下午一直抢救到晚上。周渭本来不值夜班,但是放心不下的他一直坚守在科室,直到病人用上了CRRT(血液灌流)设备,情况开始稳定后才离开,此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周主任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令我们很佩服。他常对我们说,从事重症医学,凭的是责任心。”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丽英说。
多年来,周渭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为贫困患者垫付费用,多少次给困难患者捐款捐物。“医德或许可以填补医术的缺陷,但医术绝对填补不了医德的缺陷。”周渭始终认为,为医要先立德,只有品行端正、为患者着想,才能真正体现出医者仁心,也才能静心钻研医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医护人员吃的是‘良心饭’,虽然工作比较艰辛,但只要在岗一天,我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周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