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县达25个
2020-08-26 14:36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8月11日,记者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获悉,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成效明显,截止2020年6月,全市试点区县达25个,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所谓“三通”,即区县域医共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医通主要包括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实现转诊无障碍;统筹医共体内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建设,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格局;畅通帮扶渠道,实现共同提高。
        人通则是统筹编制使用,推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畅通交流渠道,实行“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现人才下沉。
       财通主要是建立两个“资金池”。一个按一定比例提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收入,整合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发展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偏远乡镇绩效补偿等支出。另一个按照“上下级医疗机构各出资一点,区县政府补助一点”的原则,建立区县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统筹用于人员上派下挂所需费用,用于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诊断、会诊、药学服务等费用。
       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胡彬介绍,自2018年来,重庆逐步扩大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范围,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医防并重”原则,健全管理机制、坚持重点突破、坚持“三通”建设、推动医防融合。
        为让群众便利就医,试点区县以基层首诊66个病种为基础,搭建医共体信息平台,及时开展远程查房、会诊,实现牵头医院针对基层首诊病种短板实施精准帮扶,以提升66个推荐病种诊治能力。
        试点区县统筹医共体内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建设,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格局,实现区域内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结果互认,有效避免重复检查,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同时,统筹使用床位、号源、设备等、积极协调医保部门,畅通了上下级转诊渠道,统一了医保支付方式,让群众转诊无障碍。
        疫情期间,试点区县依托医共体,发挥疫情防控“医通、人通、财通”作用,在人员抽组、医疗物资调配上做到了快速响应、技术联动、统筹安排和精准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是重庆市深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来,先期在3个区县试点,然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20年6月,全市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区县达25个,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以“队伍、管理、服务、绩效、信息”融合为重点,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