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患者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 |
医生指导患者开展下肢康复训练 |
近年来,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市卫生健康委精准施策,把尘肺病防治作为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立足“底数清、措施实、保障全”,多措并举推进尘肺病患者摸底调查和救助救治工作。目前,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尘肺病康复站20个,尘肺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减轻患者住院负担、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减短患者到康复场所距离、增强尘肺病患者生活信心及尘肺病患者对康复站就近集中康复的模式满意的“三减一增一满意”效果。
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化工基地、制造和IT业等基地,重庆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1万余家。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计报告尘肺病病例数4万余例,年均报告病例数占新发职业病报告的94%,已成为影响全市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市先行先试,于2019年9月,结合实际,经专家论证后,出台《重庆市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重庆市尘肺病康复站建设工作方案》。
方案确定了尘肺病康复站建设分“两步走”。即2019年在城口县、奉节县、开州区、黔江区尘肺病患者较多的12个乡镇建设尘肺病康复站试点;2020年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尘肺病患者1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尘肺病康复站建设,在常住尘肺病患者达到10人的村居,同时探索依托村卫生室建立尘肺病康复点试点。
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充分根据辖区尘肺病患者人数、类别和康复需求,确定康复站建站特色和规模;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措并举,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简易康复技术培训等。
同时,出台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七个一”精简标准,即一块尘肺病康复站标牌、一名经过康复医学培训的康复员(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医务人员兼)、一名康复护理员(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医务人员兼)、一处康复场所、一组经济实用的康复器材、一项上墙的康复站职责制度、一套档案(康复需求登记表、康复服务记录簿等),确保康复站发挥出实际作用。
在资金保障方面,2019年市财政局安排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对于尘肺病康复站试点建设,则按照“三个一点”要求投入,即市级投入一点,区县配套一点、社会筹集一点,基本满足试点建设需要。
此外,我市成立尘肺病救治临床诊断专家组,负责全市尘肺病医疗救治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开展定期巡诊,提高全市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康复站的康复技术水平;依托重庆市职防院对康复站医务人员分期进行专业培训,共培养50余人。
在做好基层医技人员尘肺康复技术提升的同时,建立绿色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对重危尘肺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使接受康复的患者住院自付比例不超过10%,门诊自付比例不超过20%。
截至2019年年底,重庆依托各区县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口县、奉节县、开州区、黔江区4个区县探索试点建设尘肺病康复站20个,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重庆尘肺病康复站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