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是深化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今日(11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近年来,重庆扎实推动区县域医共体“医通、人通、财通”建设,2019年,全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8898.84万人次,同比增长9.88%。25个试点区县基层诊疗人次增幅明显,基层诊疗量占比平均值57.4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2个百分点。
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胡彬介绍,2018年9月,《重庆市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工作方案》印发,先期在3个区县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截至2020年6月,全市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区县已达25个。
胡彬介绍,“医通”方面,重庆大力破除纵向技术壁垒,畅通上下转诊渠道、畅通资源共享、畅通帮扶渠道,实现区域内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结果互认,达到降费控费的目的。在秀山县,该县县级医疗机构通过与重医附二院、市中医院、山东省德州市三级医院等“结亲”,提升了县级医院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县域内,通过牵头医院帮扶,该县龙池镇、中和街道等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6个病种的诊治能力,较改革前实现“零”的突破。
“人通”方面,重庆各试点区县破除横向编制壁垒,推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积极探索医共体人员编制统筹管理路径。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特设岗位,从市级、区县级医院引进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受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制,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荣昌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竹林村表示,面对该区医共体总院高级职称岗位不足的现状,积极引导总院内符合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调动到分院工作1-2年,期间完成目标任务及职称晋升后调回总院工作,享受高级职称待遇,实现人才良性流动互动。
“财通”方面,重庆各试点区县建立两个“资金池”,按一定比例提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收入,整合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发展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偏远乡镇绩效补偿等支出。在秀山县,“双资金池”的建立,为该县清溪场镇、龙池镇等11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学设备,为中和街道、平凯街道、梅江镇等14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环境改造,为76名下派专家进行了支医补助。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重庆按照国家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的有关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医防并重”原则,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扎实推动区县域医共体“医通、人通、财通”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