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参加中考的考生们步入考场。记者 张质 摄
今(12)日,是2020年重庆市中考首日,近35万考生参加了语文、物理和化学学科的考试。那么,今年的中考试题有什么特点,到底在考些什么呢?在重庆市教委的组织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与一线学科教师,对试题本身进行解读。
语文命题思路:关注传统文化,紧贴教材
今年语文命题坚守中又体现创新。两套试卷均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
针对今年的特殊疫情,试题从语言材料、情境创设,命题设计等多角度演绎着在困难中的“成长”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在多重对话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关注传统文化,彰显“以文化人”。试题突出了诚信、守望相助这些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彰显着社会正气。
聚焦关键能力,考查核心素养。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的语言情境,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名著阅读中,关注核心人物简.爱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关注孙悟空在特定章节中的形象特征。在关联、统整的思考中体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聚焦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巧妙设题消除所谓“套路”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导向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总的来说,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紧贴教材。两套语文试卷中的综合性学习均来源于教材,但又有拓展创新。
一位考生抱着学习资料,抓紧开考前时间再复习一下。记者 张质 摄
语文教师解读:回应了生活现实,也指向于学生未来的人格建构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谢芳表示,今年中考文学类阅读遴选了微型小说《赔偿》和《草根募捐晚会》。《赔偿》一文有力地凸显了诚信文化,《草根募捐晚会》让学生体察“草根们”那种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铁肩道义,都有利于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人性之美。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张扬了积极主动的爱国情怀。
两套试题的作文“历练”和“绊.伴”,让学生反思生活,在生活的磨砺和感恩中成长,两题都指向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此外,试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涉及了一组“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材料,既与日常生活接轨又直击科技前沿,憧憬未来人工智能下的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西游记》和《简.爱》的考察也是根植教材,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外,方能学好语文的体现。
重庆市教委邀请的语文、物理、化学三位科任老师对今天的考题进行点评。记者 张质 摄
物理命题思路:注重科学思维,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今年的物理学科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没有偏题、怪题。在保持试题难度和题型相对稳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利于高中招生的甄别。
今年试题难度稳定,有利于学生水平的发挥,大量引用身边的图文素材,聚焦社会热点。从生活中的三孔插座、测电笔的使用、2020年日环食、电子测温枪、比斗系统维网卫星发射、医用免洗洗手液等一系列鲜活的素材作为物理试题的命题材料。
试题内容聚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是死记硬背、简单模仿,要求学生在原模型基础上有自已的创造性思考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总体来说,今年重庆的中考物理试题做到了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物理教师解读: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性思考
重庆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晏福勇表示,今年的物理学科试题知识点覆盖广,达95%以上。试题内容聚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原模型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性思考,如卷中的12题都是结合常见的切割和重叠等生活现象,综合考查了学生图像中获取信息、受力分析能力。
17题以疫情防控中使用的医用免洗洗手液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活中操作更方便、精度更高的电子秤,考查学生对“密度”这一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物理试题还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敢于质疑”。如第17题的实验情景是学生常见的,但实验结果的差异会引发学生质疑。这样的质疑,将唤起学生认知冲突,只有真正理解了科学方法,具有物理素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建立模型”。如第20题在常见的家用多档位电器的基础上,从健康、节能的角度创新设计多档位开关,让学生通过识别开关的状态而分析清楚电路的连接本质,这些就是物理素养。
化学命题思路:不故意给学生设置障碍
今年化学中考试卷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的特点,大面积的考查学生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力求降低提问的起点,不故意给学生设置障碍不下放高中的知识。
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辅重于教材的现象,在选取题材的时候,特别注意在课本上寻找生长点,不少的素材选自课本中的原型。
引导师生重实验,所以试题中以实验为情景的素材比较多。
化学教师解读:特别关注社会的热点
南岸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岑远康,本次化学中考试卷特别关注社会的热点,比如疫情与化学,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都会用到有机合成材料,创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到的铝合金材料,还包括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组成、消毒剂的种类等等,特别是两套试卷最后一道计算题都是以消毒剂为情景而设置。
传承化学的历史文化,比如试题中有历史上对硝石的记载、有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我国古代的火折子、早期的火柴成分等等。
关注身边的化学,试题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大到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小到营养物质、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垃圾分类、食物保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