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在密闭场所,应该佩戴口罩
6月15日,记者从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将对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居家医学观察。同时,做到发现疫情2小时报告、1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24小时完成流调。
重庆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夏沛表示,我市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但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首先要紧盯航班等重点环节,切实防范境外疫情传播风险。”夏沛说,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入境人员情况。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工作要求,及时对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确保把疫情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同时,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的服务管理和健康监测,从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要如实向社区或单位报告,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实行14天居家医学观察;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及时筛查发现感染者,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此外,充分发挥传染病网络直报作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做到发现疫情2小时报告、12小时完成核酸检测、24小时完成流调。有效发挥疫情报告对防控决策的支撑作用,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风险,果断采取疫情处置措施。
夏沛说,要强化院感防控,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规范管理,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提高病例发现的及时性、敏感性。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落实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健全陪护和探视制度,做好诊疗区消毒通风,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还要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扎实做好社区、厂区、校区、景区、商区等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防控,杜绝聚集性疫情发生。”夏沛谈到,要加强对海鲜市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场所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严格落实消杀措施,清除卫生死角,消除疫情传播隐患。加强进口商品风险监测,对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物品和环境及时采取应急处置,对可能接触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强化物流环节疫情防控,增加对运输车辆、存储仓库、物品的环境和包装的消毒杀菌频次,降低通过物流运输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建议近期不食用三文鱼,集中式空调使用需消毒
近日,北京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一时间,三文鱼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当前情况下,三文鱼还能不能吃?市民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公卫所(营养食品)副所长、副主任医师罗书全进行了解答。
罗书全称,目前只是在加工食材的砧板等市场环境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市民也不必恐慌,应理性对待,并建议大家近期不要食用三文鱼。
现在有少部分市民外出不戴口罩,针对这种现象,罗书全表示,当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个人防护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重视。
“在办公场所或者在室外空气流动比较好的空旷地带,可以不佩戴口罩,但是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在密闭场所,比如医院、影院这些地方应该佩戴口罩。公共服务人员,如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司机、环卫人员,在岗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加强防护。”罗书全说,特殊人群,可能接触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患有心肺系统疾病的,佩戴口罩应该向专业医师咨询,并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此外,低风险地区,在学校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不佩戴口罩。
就夏季空调使用问题,罗书全建议,市民在家中使用分体式空调的时候,应该做好日常的消毒,还要注意室内通风,“应清洁空调表面,取出过滤网,用清水清洗,晾干以后再装进去使用。”
对于单位、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的使用,则应按照国家和我市空调使用技术指南进行管理和运用。罗书全特别提醒,集中式空调使用单位,一定要在使用前弄清新风来源以及供风范围,新风的采气口和排气口一定要有距离。同时,要注意新风的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确保新风不被污染。此外,对空调部件,如冷凝器、表冷器、冷水盘、过滤网、冷却水塔等,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