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打造成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出炉
2020-05-01 14:22 来源:重庆日报

未来,重庆将如何发展大健康产业?4月30日,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按照《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到2025年,重庆将努力打造成为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突出创新驱动 打造国家医学名城

按照《计划》,到2025年,我市将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健康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公共健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如何打造国家医学名城?首先就要创建全国一流医科大学。我市将依托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加快创建一流医科大学,支持医学类学科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重点学科和一流专业。研究组建重庆中医药大学,逐步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

在高端研发平台建设上,鼓励围绕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建设国家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平台、肿瘤免疫病理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按照“开发协同、市场运作”原则,经评审认定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将给予补助支持。对引进设立的高端研发机构,经评审认定的,从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从评定为高端研发机构次年起,根据其人才团队、研发投入和建设规模等情况,连续4年在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研发专项给予支持,每年资助经费最高1000万元。

在技术研发上,实施大健康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精准医疗、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传染病防治、重大慢病诊疗等领域,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

在研发成果转化上,加强与国内外专业优势明显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医疗机构合作,通过联合科研、成果孵化、市场合作等方式,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

突出服务促动 打造西部医疗高地

大健康产业发展,最终要让群众受益。《计划》提出,我市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扩容,围绕打造西部医学中心和建设西部国际医疗城,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支持重医附一院联合重医附二院、市人民医院等建设综合类(含中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国际化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医疗服务品牌。

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将优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有关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特色医疗服务需求。规范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中心、老年病医院、护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和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加强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内涵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我们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为健康医疗服务。”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构建重庆“卫生健康云”基础服务体系,试点5G远程医疗专网等。

此外,重庆还将发展“线上医疗”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诊疗、健康咨询、社区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支持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审核、合理用药咨询和药品销售配送等服务。

突出集聚带动 打造国家重要医药基地

按照《计划》,我市将打造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大力发展生物药产业、化学药产业、中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及医药流通服务。

在生物药产业上,依托两江新区水土产业园、重庆高新区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巴南区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生物药产业基地。

在化学药产业上,围绕化学创新药、大品种仿制药、原料药及辅料,着力打造“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创建国家级特色原料药基地,建设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基地。

在中药产业上,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打造从种植、饮片到中成药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一批中医药产业园。

在医疗器械产业上,以两江新区为核心,发展高端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智能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开发一批人工心脏、胶囊内窥镜、特色病床等优势产品。以大渡口区、合川区、丰都县为重点,发展家用医疗仪器及设备,以及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注射及输液器械、检验检测试剂等医用耗材,建成以创新产品孵化为特色的医疗器械及耗材产业基地。

突出融合联动 打造国际知名康养胜地

康养,也是大健康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未来我市将发展养生旅游产业、健身康体产业、绿色健康食品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在养生旅游产业上,依托重庆大山、大川、大库区及优质的生态和气候资源,聚焦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四大业态,发展药浴、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康养小镇。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游、森林与气候康养游、中医药康养游等,建成四季皆宜的国际一流养生旅游胜地。    

在健康养老产业上,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在健身康体产业上,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汽车露营基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结合山城江城特色,打造提升一批山城步道,完善老年人、残疾人户外运动设施,探索建设一批智慧体育公园。

在绿色健康食品上,推动地方特色健康美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营养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品牌。

在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上,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