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基建项目持续推进,配合临空都市基建公司加快新区医院、新区中医院项目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区中医院茨竹精神病区建成投用;木耳空港乐园、仙桃、王家、宝圣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投入2.6亿元为新区人民医院购置设施设备,正在分步有序实施;投入1200万元为17家基层医疗机构配齐更新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行业监管更加规范。行政审批持续优化,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实行设置审批和执业许可“两证合一”,全年审批医疗机构76家,办件16189件,办结率100%。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5次,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等专项监督检查6253户次,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案件464件,罚款68.79万元。聘请第三方开展病历评审及处方点评,落实不良执业计分管理办法,注销医疗机构25个。开展民生监督暨过度诊疗专项整治行动,处理医务人员3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有所提升。
三是人才强医成效显著。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全年招聘180人,同时,大力引入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2018年引进正高2人、副高5人、博士1人,特聘专家4人,另有18人正在履行程序。医疗技术实现突破,派出50人赴国内外医院进修,通过人才引入培养,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区域重点学科1个,填补了全区心脑血管造影、动静脉溶栓及内镜支架植入等技术空白。
四是医改工作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深化,在区医院、区中医院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和医院章程试点,区医院还参与全市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试点。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区打造以区医院为核心的“互联网+医联体”、以区中医院为枢纽的精神卫生医联体等4种医联体模式,构建市、区、镇街三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格局。“互联网+医疗”持续深化,建成覆盖全区的远程会诊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并将范围拓展至民营医疗机构,全年累计会诊1325例。
五是健康扶贫全面推开。制定《渝北区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26个救助病种的基础上,增加11个病种。制作健康扶贫就医卡,建成“一站式”结算平台,开设人工救助渠道,真正实现“只让群众跑一次路”。贫困人口核实核准率、救治进度100%,全年救助6254人次,救助兜底金额433.78万元,贫困人口兜底保障门诊自付比例13.4%,住院自付比例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