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难治性癌痛的诊疗过程,提高癌痛治疗领域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难治性癌痛事业的长足发展。3月13日,重庆市首家“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刘端祺、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熊源长等出席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现场。(李太杰 摄)
“接近60%肿瘤患者合并有持续性或经常发作癌痛,其中1/3为中重度疼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主任余慧青介绍,癌痛又称癌性疼痛,多指由肿瘤本身直接引起的疼痛。一方面,癌痛容易出现;另一方面,很多肿瘤患者缺乏对疼痛控制的意识,导致得到有效镇痛的比例很低。
据相关数据统计,70%肿瘤患者未得到规范化治疗,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除此之外,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导致发生难治性疼痛,比如:癌性爆发痛、癌性内脏痛、骨转移性癌痛、阿片耐受、癌性神经病理痛等。
“难治性癌痛一直是癌痛治疗的‘软肋’。如何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刘端祺说,“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牵头撰写了《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首次明确了难治性癌痛的定义和诊疗标准,同时提出了多学科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基本原则,统一了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治疗技术的规范化诊疗意见,为各学科提供临床实践的依据。”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诊疗基地的成立,能够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规范化诊疗及全程管理,也为西南地区医务工作者搭建了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方医疗资源共享,提升难治性疼痛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