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血,然后用青蒿素控制着,一个癌症患者就痊愈了……这两天,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的话题被疯狂转发。原来,在1月28日,中科院官方微博消息称,科学家或许发现了通过疟原虫杀死癌细胞的方法。中国科学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所发布的视频内容中,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发表了“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的演讲,称团队研究发现肿瘤死亡率与疟疾发病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疟原虫对治疗癌症有帮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疗效果明显,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
疟原虫真的能成为抗癌主力军?
并非“以毒攻毒”
仍旧是一种免疫疗法
据了解,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有蚊虫和人两个宿主。理论上,疟原虫感染人体如果真的导致肿瘤消失,最可能的机理有两类:一是疟原虫感染激活了非特异的天然免疫通路,从而顺便杀伤癌细胞;二是疟原虫感染激活了特异的获得性免疫通路,本来是专门抗疟原虫,但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也意外能对抗某些癌细胞。
在演讲中,陈小平说:“癌细胞分泌一系列的信号,让我们的免疫系统睡眠不工作。而疟原虫感染,恰好唤醒了免疫系统。”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认为,这说明疟原虫在注入到人体后,并没有去“以毒攻毒”地攻击癌细胞,而是按照惯例地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了,那些被肿瘤细胞“迷惑”了的免疫细胞警觉起来,才会去攻击癌细胞。
因此,可以形象地说,疟原虫是借“刀”杀死癌细胞,其实仍旧是一种免疫疗法。
临床数据样本太小
不能代表癌症的控制
在视频中,陈小平提到,哪里多疟疾,哪里就少肿瘤死亡。王东林表示,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低,只是一种流行病学现象,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不能确定,可能有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耦合现象或者假象。他认为,癌症的发病率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人种、年龄、环境因素等。仅简单地根据疟疾发病率与癌症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就得出疟原虫感染可以治疗癌症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和严谨。
另外,从视频中得知,目前共有30多例病人接受治疗。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孙建国说,这些临床数据样本太小,远远不能得出疟原虫能治愈癌症的结论。
注入含有疟原虫的血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陈小平称,只需要注入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血,再利用青蒿素把疟原虫控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难道这样就真的安全了吗?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3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我国疟疾流行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至今仍未完全摆脱疟疾的威胁。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虽然日常生活中蚊子大部分是伊蚊、花蚊,并不是传播疟疾的按蚊,但是如何保证不会遇到按蚊呢?如果注入之后感染了疟疾,随之会传染给更多的人,到时候还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王东林称,通过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刺激机体免疫治疗癌症,不是现在才有的,只不过陈小平团队是用疟原虫来治疗,疗效如何还缺乏基础和临床研究有力的支撑,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或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回应公众热议时也称,该疗法仍在实验中,尚未达到被批准条件性用药的阶段。他称,个别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