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事服务改革是医改热议的话题。《健康中国2030》中提出,要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要推进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该委开发重庆市合理用药监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处方信息化点评。自启动半年以来,点评医疗机构170家、涉及处方2300万余张。
项目启动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以医改监测平台数据为基础,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处方点评有关要求,结合重庆临床用药实际,委托第三方开发合理用药监管系统,并印发《关于开展重庆市信息化处方点评工作的通知》,遴选重医附一院、重医儿童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及重庆建设医院为试点医院,继试点完成后逐步推广运用到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为论证规则完善系统,市卫生健康委派专项工作组分别入驻5家试点医院,共组织42余名专家、抽取26个临床科室有关处方进行院内论证。同时,在推广运用到二级医疗机构期间,通过下发账号形式,要求各医疗机构自主开展院内论证工作。
此外,其组织7家市级医疗机构有关专家,对全市16家市级医疗机构呼吸科、妇产科、儿科等重点科室问题处方进行集中性、交叉式论证。在院内论证、交叉论证完成的基础上,市卫生健康委收集整理问题处方,组织市级专家开展3场封闭式集中论证,前后对228条问题处方修订了对应规则,不断完善系统规则库,完成9次平台升级迭代,以保证点评结果真实性和实用性。据介绍,重庆市合理用药监管系统,不仅完成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事后处方点评工作,更延伸至事前防控和事中监控。
一是分类分批开展监控。市卫生健康委以重点药物和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利用该系统开展信息化实时监控。对全市抗菌药物、辅助用药、抗肿瘤药物、注射剂、基本药物以及仿制药根据其用量、金额等主要信息,按排名、占比、使用规范性、使用合理性及临床疗效分析等内容,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统计分析。同时,委托药事质控中心指定药品未注册使用办法及目录,拟以一年为周期实行动态调整,并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重点监管。
二是实现“两网”监测信息化管理。拟用数据实时抓取生成指标和报表的模式逐步替代以往的手工填写上报模式。保证数据真实性并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筹建儿童合理用药监测网和孕产妇合理用药监测网,对重点人群实现临床抗菌及细菌监测,保障重点人群用药安全。
“我们将继续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合理用药长效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对住院医嘱有关信息、检验检查有关信息以及控费指标进行整合利用,将逐步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以“病人为中心”逐步实现生命周期内合理用药的监管,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和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