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脑主机大小的轨道小车,在医护人员点击屏幕上的指令键后,便可沿着下方设置的轨道取、送药品,还可以运送抽检标本。“上岗”的轨道小车,让医护人员不用出病区便可实现药物配送、抽样送检,省时省力少跑路。这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落地“智慧医院”建设的一个小场景。
重医附二院院内轨道物流系统。(陈英 摄)
医疗机构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医院”,持续实现患者就医满意、医疗质量提升、医院管理更精细?2018年,重庆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指引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医疗健康领域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智慧医院”应用成果。一种全新的就医模式正逐步在全市展开。
在距离重庆主城约1个小时车程的綦江区人民医院,近年来,该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积极探索,推行全自助、全网络的惠民便医服务,为患者打造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服务。现在,凭借扫描“二维码”,患者在医院就诊可随时实现充值缴费、预约挂号、检查预约、出入院办理、住院充值、各类报告和就诊记录查询等多种便捷应用。
綦江区人民医院体检报告自助打印。(医院供图)
2018年6月,重庆正式对外公布《关于开展重庆市“智慧医院”示范建设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工作,其中2018年试点建设10家,2019年全面推开建设15家,2020年继续建设15家。
重庆“智慧医院”主要以三级医院为建设主体,部分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也可申请创建。“智慧医院”将充分吸收“互联网+”各类技术,提高医院智能化水平,重点在智慧便民、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服务。
2018年8月,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智慧医院”建设进展再次登上头条。突破固有医疗技术认知的智慧医疗新技术,便引起众多市民的关注。
当月26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唐康来向市民展示“生物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3D“生物打印”。唐康来介绍,目前治疗方法可以实现为骨坏死的患者替换3D打印出的骨头,但只能起支撑作用,并没有生物功能,可以说徒有其表。如今通过3D“生物打印”一个来替换,它不仅能支撑,还能实现关节活动,改善使用效果。目前这项技术已处于临床试用阶段。
同样在8月,重庆首个AI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开始应用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启用。基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能力,该系统将精确识别骨髓细胞,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缩短病理报告出具的时间。
“医疗机构是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患者医疗服务获得感最直接的场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智慧医院”,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增强医院便民服务能力。
随着各种智能化医疗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更惠及了广大病患,在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将智能化的技术能力应用到实际业务场景中,改善患者医疗服务体验、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不仅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衡量医院产业价值的新指标。
“通过‘智慧医院’建设,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市政府《重庆市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的建设框架,“智慧医院”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已评选出首批“智慧医院”示范单位10家,下一步,将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医院整体诊疗及管理水平,让医疗服务更为高效,广大老百姓就医更方便、更快捷、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