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3-02-27 11:31 来源:健康报

健康报2月27日刊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局长黄明会署名文章。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中医药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推动重庆中医药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趋势,更是人民期盼,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五个推动  赋予深刻内涵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就是要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为更好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将紧密联系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要推动定位更精准。重庆市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一区两群”(即一个大都市区和渝东北、渝东南两个城镇群)协调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中,找准中医药定位,在医疗、保健、康复、养生等供给中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
  二要推动疗效更显著。重庆市将着力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临床评价和机理研究与阐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疗效说清楚、讲明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三要推动特色更突出。重庆市将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坚持中医药姓“中”,深挖中医药文化底蕴,推动中医药优势学科、特色专科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庆中医药品牌。
  四要推动产业更兴旺。重庆市将优化中医药产业布局,加大道地大宗中药品种培育和产业带建设,提升渝产中药材品质,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养老、旅游产业,促进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五要推动发展更协调。重庆市将统筹做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硬软实力之间的协调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布局、共建共享。

三个支撑  夯实发展基础

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系、人才和文化的支撑。
  重庆市现有中医医疗机构3378个,公立中医医院46家,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1.52张,全市80%的综合(专科)医院、98%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了中医类临床科室,9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市、区县、乡镇、村的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重庆市将继续夯实中医药服务体系基础,着力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创建一批三级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布局一批市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医康复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重庆市将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依托重庆中医药学院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实施巴渝岐黄工程,加大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选拔一批巴渝岐黄学者、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高标准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
  重庆市还将着力筑牢中医药文化基础,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新建一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和知识角,遴选一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开发一批中医药文化知识精品课程,推出一批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营造浓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氛围。

四个聚焦  提升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能力是中医药发展的本质要求。结合重庆特点,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我们要做到四个聚焦。
  聚焦水平提升,建好国家和市级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治未病中心和康复中心建设,提升预防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
  聚焦特色优势,做优做强中医妇科、骨伤、肛肠、皮肤、针灸、肿瘤等中医优势专科,积极创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名院、名科,培养选拔一批名中医,打造重庆中医药“名”品牌。
  聚焦创新驱动,实施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创建一批市级中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中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实施市级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和科卫联合中医药重大专项。
  聚焦产业发展,培育“渝十味”渝产道地中药品牌,大力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和中药材质量溯源,提升中药品质。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大力开发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发展“中医药+”产业。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