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滚滚 防热射病要时刻在线
2022-07-14 15:18 来源:健康报
  烈日当空,多地开启了“高温炙烤”模式,一些地区出现热射病致死病例,考验着我们的疾病预防和救治能力。同时,新冠疫情持续,众多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头顶烈日、身穿防护服,坚守在街头巷尾、社区村镇的核酸采样点等防控一线,“大白”们挥汗如雨的画面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健康也需要更多人的关注。

救治要“抢时间”

  过去一周,浙江省持续高温,截至7月12日12时,已发布51个高温红色预警,刷新历史纪录。

  “昨天晚上来的一位老太太,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得非常厉害,目前情况很不乐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负责人徐善祥对记者说,“最近3天,监护室已收治了5名热射病患者,其中有3名已经恢复,但有一名男性患者因未及时送医,尽管用上了ECMO,还是没能救回来。”

  “在收治的5名热射病患者中,有4人是在户外长时间高温作业导致的。”徐善祥介绍,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的一种,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夏季常见于军人、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另一类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发病。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

  “轻症的中暑患者,一般通过休息或者简单医疗干预就可以治愈。而热射病患者就像被放在微波炉里转了几圈,从体表到内脏器官都会受损,全身多个脏器功能都会出现问题,治疗起来是个庞大的工程,要同时顾及神经功能、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凝血功能等,还要预防感染、出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对各个细节需要进行严密把控,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前功尽弃。”徐善祥强调,对于热射病患者来说,救治难度非常大,需要“抢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比南方,北京市目前还未到达“热浪”高潮,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科吴圣副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该院近日也陆续接诊了几名热射病轻症患者,目前未遇到重症患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职业病防治的推进,热射病患者在逐步减少,但也要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吴圣说。

做好应急预案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医务人员长时间穿戴防护服也是热射病的高风险人群。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指导疫情防控人员科学开展高温中暑应急处置工作。

  在吴圣接诊的患者中,不少人是身着防护服处于高温环境下出现热射病症状的核酸采样工作人员。采访中,也有急诊医生提醒,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中,要注意改良核酸小屋的环境,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同时,小屋的选址也要照顾居民便利性,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做好应急预案。

  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但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医务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其中,诊断要点和救治要点的掌握率最低,仅为30.9%和13.3%。

  “提高急诊一线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徐善祥表示,“尽管医务人员对中暑都有一定认识,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对热射病的认知,且受救治能力所限,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患者转到有能力的大医院,为患者争得更多的生机。

常吹空调要注意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要特别提醒长期使用空调的人群。”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亮介绍,“热射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热量在机体内‘积累’,到极限暴发出来时,就像洪水决堤,因此,发病时候已经很凶险了。”

  “现在,很多人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有可能不太爱出汗了,发病风险有可能因此上升。事实上,出汗是人体最好的散热的方式,人体汗腺带走的热量是最多的。如果长期处在某个恒温环境下,有些人的汗腺就会退化。不容易出汗的人,一定要更加注意。”罗亮举例介绍,“参加马拉松的选手,跑完之后,有时会往身上浇水。这是因为,一方面,浇在身体上的水会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另一方面,在保证其皮肤湿润后,能够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加快排汗,带走体内需要散发出来的热量。”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因此,公众要关注天气预报的两个重要指标,即温度和湿度,闷热天气更要多加注意。”罗亮表示,对于防护重点人群,如钢铁厂的从事冶炼的工作人员、户外建筑工地上的工作者等,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工作一段时间,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千万不要硬抗。同时,老人、孩子也更要注意,不要去太热的地方,并保证充分的水分供给。

  此外,热射病在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常见。“若相关人员出现不适,应警惕热射病的可能。”罗亮说,现场急救应该考虑迅速降温。譬如,将病患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往其身体上浇水、敷冰,带走多余热量,还可在身体大血管部位如像脖子、腹股沟这些能摸得着脉搏的地方放置冰块等。中暑的临床急救应积极采取物理、药物降温,以及纠正脱水、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措施,如果不能把握病情,须让患者尽快就近就医。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