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自2019年12月1日以来,《疫苗管理法》实施已满一周年,重庆在疫苗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重庆市疾控中心近日就此作出回应。
据介绍,自《疫苗管理法》实施以来,重庆疾控系统强化数据的“聚通用”,打造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体系2.0版本,统筹推进疫苗管理、预防接种“智管”“智服”“智联”工作,实现疫苗管理全过程可追溯。
疫苗管理大数据中心 汇聚近亿条疫苗服务记录
重庆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以疫苗电子监管码为核心,构建起了上下贯通、横向协作、内外顺畅的疫苗管理大数据中心,其包含各级单位、工作人员、冷链设备、疫苗流通、冷链监测和接种服务等数据,实现了疫苗流通使用、冷链实时监测、疫苗全程追溯、业务指标实时评价、工作质量实时监控等功能。
截至目前,汇聚了44家疫苗供应商、40家疾控中心、1350家接种单位、156个冷库、4626台冰箱、51辆冷藏车的疫苗流通数据,累计管理46个品种的疫苗、2.4亿个疫苗电子监管码、685余万名受种者档案、1.4余万名医务人员、近亿条疫苗服务记录。
同时,在数据汇集成库的基础上,推动数据应用及互联共享,变“信息池塘”为“数据海洋”,将全市的疫苗采购计划上报、订单生成、厂家发货、储存配送、出库入库、隔离报废等信息全部纳入管理,在实现全程可追溯的基础上,探索开发了疫苗库存及效期管控的态势感知、预警预测等实战应用,形成具有前瞻性、动态性的疫苗管理体系。
“通过全过程扫描疫苗电子监管码进行核验,有效杜绝了不明来源疫苗、过期疫苗、问题疫苗的流转和使用,全市年均1000万剂次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有序。”该负责人说。
438家接种单位开通“互联网+接种”预约服务
为规范接种流程,提高接种安全性,重庆市疾控中心打造了预防接种应用群和公众服务圈,提供更加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具体而言,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接种”预约服务,为公众提供预防接种的档案查询、在线预约、自助建卡、接种通知、入学接种证查验、咨询指导等服务。
“免去了排队拥挤和长时间等待,大幅提升建卡效率,节省医生录入时间。”该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已有438家接种单位开通在线预约服务,推送接种通知4万余条,累计接受在线预约服务6.3余万人。
此外,重庆市疾控中心还推进“大数据+决策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AI算法,实时分析汇集的各类业务数据,为疫苗采购、效期管理、接种安全、服务能力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同时探索“物联网+数据采集”,借助物联网、RFID、GPS等技术,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和疫苗温度的自动采集、实时监测和主动预警,提升疫苗冷链信息化保障能力。
入选跨省数据交换试点省市 有望实现跨省接种
国家药监局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以生产60种以上的疫苗,年产能已经超过10亿剂次。为有效实现疫苗管理,《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疫苗信息化追溯的协同平台,对疫苗实行全程的电子追溯制度。
“重庆按期实现了与国家疫苗追溯协同服务平台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网络连通、数据对接和常态化上传,成为率先实现正式对接的省市之一。”该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系统覆盖率达100%,数据上传率、上传质量位列全国第一,并被选为跨省数据交换试点省市。
与此同时,重庆将与正在建设的学校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教育系统入学查验证、接种档案查询的自助推送服务。
据介绍,下一步,还将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防融合”协同共享,畅通国家—市—区县三级疾控信息化管理体系,开展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及疾病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慢性病监测与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管理等服务,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公共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强化数据“聚通用” 重庆实现疫苗管理全程可追溯
2021-01-21 11:11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