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日报10月15日报道。市中医院应急研发的“藿朴透邪合剂”“柴胡甘露合剂”和“麻杏解毒合剂”3个医院制剂获得市药监局批准使用,4000余瓶合剂配送至4家集中救治医院和2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使新冠肺炎患者得到了更好的诊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积极探索突发疫情防控科技支撑改革,全力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之后,我市快速响应,出台了《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协同攻关强化突发疫情防控科技支撑的若干举措》,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重庆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第二天,就紧急启动实施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首批8个新冠疫情应急攻关科研项目。
截至目前,我市已组织实施了四批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共57项,投入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调动了全市100余家科研机构和单位、2000余人专家团队参与。
为了让应急攻关的科研项目成果及时投入应用,市药监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用医疗机构制剂应急审批程序要求,开展了应急审批,使审批时间从正常的2—3个月压缩至3—5天。由市中医院应急研发的“藿朴透邪合剂”“麻杏解毒合剂”“柴胡甘露合剂”获批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加快了新冠肺炎患者诊治。
此外,市科技局还采取了“先实施推广、后立项补助”方式,鼓励科研医务人员针对临床诊疗救治、快速检测检查、疫病防护和防疫管控等开展研究,对已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的科技成果,市科技局以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以用代评,构建成果快速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