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重庆频道9月25日报道。9月25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十三五”以来,重庆以中医专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十二五”末期相比,全市中医专科床位数增长30.76%,中医设备总值增长64.74%,门诊处方数增长34.61%,出院人次增长38.58%,收治急危重症病例数增长53.13%,形成了以中医皮肤、针灸、肿瘤、骨伤、肛肠、妇科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专科群,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管理局局长黄明会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加强中医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各中医专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建设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市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8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28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156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100个,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院有专科、科有特色、技有专长”的指导思想下,抓住中医专科建设“基础设施、医疗能力、人才队伍、学术水平”四个关键环节,做优做强中医专科,推动中医专科规模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全市中医专科有床位1.31万张,中医设备总值1.8亿元,中医专科门诊量480余万人次,出院人数37.3万人,专科服务量占医院总业务量比重逐年上升。
人才与科研方面,全市中医专科人才队伍有高级职称254人,占35%,硕士以上人才占比超过40%,老中青人才梯队日渐完善。建设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3个,市级13个。举办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4个、市级项目148个,累计参加培训5000余人次,进修3600余人次,学术会议520余人次。各中医专科承担市级以上临床研究科研课题104个,国家临床研究课题2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专利10项。
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例如,北碚区中医院脑病科按照中风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脑血管病,对脑出血、脑梗塞、眩晕、痴呆、共济失调、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疗效显著。又如,市中医院康复科将中医传统特色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对骨伤、筋伤、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产后、疼痛、运动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十四五”期间,重庆将持续以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皮肤、针灸、肿瘤、骨伤、肛肠、妇科等中医专科群。同时,开展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研究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推动全市各层级中医专科围绕优势病种,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诊疗能力和疗效,积极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