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日报全媒体报道。据记者调查,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种转变,正是基于我市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就是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科学就医格局,这也是爱国卫生运动提倡的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和市文明办日前联合发布的《重庆市民健康公约》中,也提倡市民“有序就医先预约”。
近年来,选择小病在基层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连日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50名市民,约六成表示会就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原因包括“近、方便”“人不多,不用排长队”“药不贵、医生看得仔细”等。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基层首诊只是分级诊疗的一个方面。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其内涵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秩序为: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先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必要的诊疗,如果病情超出医生诊疗能力,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上级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患者如需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市基层诊疗人次连续两年实现增长,2019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901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