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我把科室建成家”
2020-01-03 14:44 来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二九一十八,正青春年华。梦与幼时同,自从一而终。感谢雁之队的‘家人’忙碌之中还帮我过生,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伴随我工作成长,一路前行。”
      10月19日14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李丛发了朋友圈,很快便收获了50多个赞,及20多条祝福。
      这天是李丛29岁的生日,同事们不约而同的心领神会,买蛋糕、备礼物......乘着中午下班休息,大家举着蛋糕悄悄来到了正在写病历的李丛身边。
      这是一家人才有的温馨画面。“职工生病必看,过生必贺,有困难必帮,有重大事情必谈,有家庭矛盾必劝。”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心出发,以爱引领,围绕“向善向上,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号召全院2036名员工,“把科室建成家”。
 
   56个科室,56个“家”
      这几天,刘佳心开始对“家庭影集”进行整理。她认真挑选和收集了20多张照片,小心翼翼卡进塑料薄膜,然后贴上图片说明。
      照片是科室成员近段时间参加活动、比赛以及工作的场景,定格瞬间,严肃的、专注的、大笑的、搞怪的......一览无余。厚厚的相册几乎快合不拢来,几百张照片记录了院办公室“尚书房”小家的发展历程,以及15位小家成员的成长之路。
      另一个“家庭户口薄”上,翻开第一页全家福照片映入眼帘,旁边是偌大的家名、家规。第二页开始,小家成员的姓名、出生年月等信息被一一详细记录,当然必不可少的配上了帅气、美丽的照片。
小家建在科室上,有科室就有小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有56个科室,也便有了56个“家”。
      一个好听易懂的家名是展现小家形象的窗口。病理科的小家取名“万花筒之家”,“病理人每天通过显微镜关注人体细胞的奥秘,镜下景观犹如七彩的万花筒,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只有不断探索进取,人生才能如万花筒一般愉悦欢乐,色彩斑斓。”
      审计部的“啄木鸟”不怒自威,“作为森林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发现害虫,消灭害虫。”消毒供应中心叫做“向日葵之家”,头颈肿瘤中心“长颈鹿的天空”,病案管理部“珍宝阁”,综合科“急先锋”,胸部肿瘤中心“胸有成略”,消化内科“镜善镜美”......
      依靠大家建小家,建好小家为大家。
      小家建设全靠各家庭成员集思广益,紧扣医院发展方向,形成独有的文化内涵。
      医院制定职工之家创建方案和职工小家验收标准,每年召开职工小家建设推进会、全面督导验收和通报表彰奖励。把“7小8有”作为建家必备条件(七小:小家家名、小家家规、小家家史、小家全家福、小家家庭户口薄、小家家庭影集、小家家庭专栏;8有:有家人、有经费、有温馨小屋、有活动、有制度、有宣传、有Logo、有微信),小家模样初现。
 
营造“家”的氛围,做实“家”的内容
      小家建好了,如何让大家融入其中?如何才有幸福感和归宿感?病理科成了羡慕和学习的对象。
      李昱是病理科主任,今年3月底才到肿瘤医院。多次在外留学的她,师夷长技,也感染了一些好的做法和习惯。“国外医院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同事之间团结友爱,就像一家人。”
“万花筒之家”开始营造“家”的氛围,做实“家”的内容。
      首先是营造氛围。科室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置了餐饮区、休闲区、阅读区,还有运动区。餐饮区购置了冰箱、咖啡机、豆浆机、冰淇淋机等设施,也有大家带来的水果、零食,还有加班必备的小面包,“方便家人随时填饱肚子。”
      阅读区的小沙发非常舒适,书架上书籍不多,贵在精。管理的,益智的,休闲的,还有两本育儿的,“不少家人孩子才上学,还有的才生了宝宝。”休息区有躺椅和折叠床,可供日常休息;运动区则放在了阳台,乒乓球台成为了“一争高下”的地方。常埋头在显微镜下,偶尔组织打打八段锦也是活动筋骨的好方法。
      当然,一家人也要相互提高。有医生外出参会归来,总要讲讲最新的前沿知识;每周二、周四的晨讲座,每个人都要进行分享;李昱还备课给大家讲了讲人文,作为11岁孩子的妈妈,下一堂课她打算谈谈育儿经。
既是一家人,休息或节假日爬山、看电影、包饺子、举办诗词大会也是增加感情的途径。李昱喜欢把小家活动认真编辑一段文字,然后配上几张图发到朋友圈,她总是以“咱们万花筒小家”开头,俨然从心底把科室当成了第二个家。
      妇科肿瘤中心和乳腺肿瘤中心有百余人,每次聚齐有难度,他们把交流沟通放在了午餐会。“中午休息,吃饭时顺便就聊聊家长里短了,也增加了大家的凝聚力。”
职工之家建设以来,各小家相继开展促进科室文化建设、小家内涵建设、技术练兵年、争创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美丽小家建设年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家”的内容。
 
“让每位职工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春妈”是2036位职工的妈妈。
      她担任医院工会主席刚好20年,职工冷暖、矛盾困难、合法权益等大小事宜都要操心,但也赢得了全院职工的尊敬和信赖。
      92岁的退休职工余婆婆便信赖无比。余婆婆独居,子女在外,这些年身体没往常硬朗,各种棘手的事情自然也就找上门了。“总要为她做点啥。”春妈将手机号码告诉了余婆婆,让她有困难随时联系。
      起初,余婆婆并不联系春妈,春妈便隔三差五上门看看,一来二去,信任建立。因为老人外出理发不方便,春妈便每隔两个月,都会上门给余婆婆修剪修剪。
      渐渐地,春妈接到余婆婆来电多了起来,各种外人看来很简单的家庭琐事,余婆婆都喜欢“麻烦”春妈。去年,余婆婆不小心摔倒骨折,她第一时间给春妈打去了求助电话。
      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需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春妈的两个笔记本,用了10多年。一个记载着看望生病职工和慰问退休职工,一个记载着化解矛盾和解决困难的情况。“快写满了,看望和慰问差不多5000多次,另一个也有500多次。”
      可即便是再和谐的关系,也有拌嘴的时候。
      10月11日下午,李丹茜满脸忧愁来到春妈办公室,“你评评理,他这样做合适吗?一点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一把椅子、一杯茶,话匣子打开,两人聊了2个多小时。最后,李丹茜笑了笑平静的离开。
      “我做得比她多,凭什么领导更加信任她?”不时,王露也找上门。依旧是漫长的讲述和倾听,说到最后王露都不好意思了,“我也应该自我检讨一下。”
      同理、同心。善于倾听,善于找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春妈身上学习,各小家都有一位知心大姐姐似的家人,工作的不快,生活的烦恼,都能找到倾述的地方。
 
温暖、安康、民主、效益和文明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小家建设要温暖、安康,也要民主、效益和文明。
      33岁的中医肿瘤科护士刘艳切实感受到了小家的温暖。4年前,在宝宝刚满1岁的时候,她不幸患上了恶性淋巴瘤。
      “我们了解到刘艳妈妈也是癌症患者,丈夫收入不多,一家人的生活比较艰难。”刘艳是家里的顶梁柱,顶梁柱倒下了,家庭便也摇摇欲坠。
      此刻,小家“杏林橘井”成为了刘艳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我们来帮她撑起来,渡过难关。”小家家长王维第一时间来到病房看望刘艳,开导她,鼓励她。王维带头捐款,3天时间,5万多元交到了刘艳手里。此时,求助信在医院通讯系统传播,几天便收到近5万元。
      如今4年过去了,刘艳重新活跃在护理岗位,最大的风雨已经在身后。
      安康是小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人在,家才不散。
      陈军是检验科退休职工,小家“检微之筑”成立后,将他也纳入了小家成员。陈军独自生活,嗜酒,身体一直不太好,近年来甚至发展到了肝硬化。
      既是一家人,哪有不管不顾的道理。家长吴立翔和小家成员经常与他谈心,带他体检,劝他戒酒。每逢过年过节,为了不让陈军感到孤独,还会到他家中看望慰问。“他们就像亲人一样给我关怀。”渐渐地,陈军嗜酒的日子也少了。
      最近,医院支委会和科务会的议事规则出台,科室小家的规章制度、业务发展、人才引进、甚至福利待遇和推优评先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要求听取小家成员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希望能让大家真正能参与到小家的建设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家和万事兴”春节联欢晚会、“家园风采”书画摄影比赛、“家园好声音”卡拉OK比赛......小家活动丰富多彩,大家乐在其中;筑牢廉政思想防线、“一科一特色”技能大练兵、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小家为你挡风遮雨,也助你健康成长。(因涉及隐私,文中刘艳、陈军、王露、李丹茜为化名)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