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大家更多关注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有效改善,但早产儿存活远期生存质量仍然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今年的世界早产儿日,中国援巴巴多斯第三批医疗队与伊丽莎白女王医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合作,共同举办“首届中巴早产儿学术论坛”及“早产儿家庭俱乐部”等活动。
在学术论坛中,医疗队派出重医附一院超声专家——医疗队队长王冬副教授,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刘真真和谢洁两位护理专家,作为本次讲座的中方代表。
会议由QEH新生儿科主任Clyde Cave主持。在重医附一院学习了半年的Barry Taylor医师分享了他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巴巴多斯医护人员对中国的 憧憬和向往。王冬副教授讲解了头颅及心脏超声在新生儿诊治中的应用,以及超声分子影像等新进展。Janie Taitt医师和Shondelle Branker护士分别对亚低温治疗和NICU入院护理展开阐述。刘真真护士以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理论作为主线,从早产儿近远期生存质量作为切入点,将宫内转运、发展性照护、出院随访等三方面内容逐一分析,解答了如何才能为早产儿提供连贯性强、更高质量、个性化的临床照护。谢洁护士就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综合管理,分享了临床实践经验。论坛结束时,新生儿科主任医师Gillian Birchwood致词,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医疗队的感谢之情,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密切的交流合作。重医附一院傅麒宁医师代表医疗队赠送国画作品给QEH,祝福患儿身体健康,祝愿中巴友谊长存。
在今年的世界早产儿日,中国援巴巴多斯第三批医疗队与伊丽莎白女王医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QEH)合作,共同举办“首届中巴早产儿学术论坛”及“早产儿家庭俱乐部”等活动。
在学术论坛中,医疗队派出重医附一院超声专家——医疗队队长王冬副教授,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刘真真和谢洁两位护理专家,作为本次讲座的中方代表。
会议由QEH新生儿科主任Clyde Cave主持。在重医附一院学习了半年的Barry Taylor医师分享了他在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巴巴多斯医护人员对中国的 憧憬和向往。王冬副教授讲解了头颅及心脏超声在新生儿诊治中的应用,以及超声分子影像等新进展。Janie Taitt医师和Shondelle Branker护士分别对亚低温治疗和NICU入院护理展开阐述。刘真真护士以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理论作为主线,从早产儿近远期生存质量作为切入点,将宫内转运、发展性照护、出院随访等三方面内容逐一分析,解答了如何才能为早产儿提供连贯性强、更高质量、个性化的临床照护。谢洁护士就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综合管理,分享了临床实践经验。论坛结束时,新生儿科主任医师Gillian Birchwood致词,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医疗队的感谢之情,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密切的交流合作。重医附一院傅麒宁医师代表医疗队赠送国画作品给QEH,祝福患儿身体健康,祝愿中巴友谊长存。
Clyde Cave Barry Taylor 王冬副教授 Janie Taitt
Shondelle Branker 刘真真护师 谢洁护师 Gillian Birchwood
傅麒宁医师赠送国画 医疗队与QEH新生儿科及护理部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由医疗队队委刘真真筹划准备,从讲题设计、海报制作、会议流程等具体环节全程与QEH方配合协调,不仅邀请到新生儿科、护理部、心内科监护室、妇产科、超声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旁听讲座,还吸引了西印度大学医学生的热情参与。医疗队还特意为参会来宾准备了煎饺作为茶歇的小吃,宣传中国文化。会后,QEH新生儿科主任Cave特地发来信息祝贺“首届中巴早产儿学术论坛”成功召开,感谢医疗队的精彩讲座。
宣传海报 护理部及相关科室护士 西印度大学学生
“早产儿家庭俱乐部”活动由QEH新生儿科邀请到不同年龄段的,曾经在新生儿科住院并康复的早产儿齐聚一堂。医疗队准备了中国特色的纪念品赠与小朋友,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队员还与家属积极沟通,扩大了医疗队在巴巴多斯的影响。
医疗队与“早产儿家庭俱乐部”部分小朋友及家属合影
及时转诊、精细护理、个性化诊疗、规律遵医随访、早期干预治疗等是照护早产儿的规范化诊疗方式,不断改善早产儿的近远期生存质量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共同目标。早产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关怀,“折翼”的天使们不仅能自由快乐的翱翔,也能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有爱就有希望,以最温柔的方式帮助,用最细腻的情怀呵护,由衷希望早产儿们都能得到来自全人类、全社会、全世界最浓烈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