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重庆市名中医”张树本:做一名平平凡凡的医生
2023-11-22 10:24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开州区,地处渝东北三峡库区与秦巴山脉交汇地带,是一座“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滨湖宜居城市。其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孕育了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明开放、开拓开创的人文精神,素有“金开县”“举子之乡”“帅乡”之美誉。
在这片曾养育出14名红岩英烈和开国元帅刘伯承的英雄之地,也曾培养出一位享誉清末民初的“神医”冯登庸。而今,年过七旬仍坚持在开州区中医院出诊的张树本老先生,正是他的嫡传第三代弟子。
张树本,1948年生。祖父张运瑞(1875-1946)少时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拜师名医冯登庸,为龙山张氏经方派第一代代表人。父亲张际楷(1900-1976)师承其父张运瑞,对《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较深的造诣,成为原开县五六十年代“八大名医”,为龙山张氏经方派第二代代表人。
尽管家学渊源,龙山张氏经方派第三代代表人张树本老先生的岐黄之路,却有着一个并不顺利的开始。
每个人的童年,都期盼父母温暖关爱,温柔呵护。但张树本对母亲的记忆,却在他幼年时戛然而止。
“1951年,我的母亲就因为突发疾病,永远离我而去。”
虽然朝夕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母亲却是张树本走上岐黄之道的第一个引路人。
“那时,但凡家里炖猪蹄子、炖羊脚,母亲总会放一些草草根根进去,”谈到这里,张树本老先生的眼里有些泪光:“虽然有股浓郁的药材味,甚至淡淡的苦味,我却乐此不疲,总是捂着鼻子吃下肚。”
对尚处于懵懂阶段的张树本来说,母亲的巧手厨艺,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之处。
但是,真正让他与中医结缘的,却是父亲张际楷的言传身教。
一次,幼年张树本半夜忽然发烧、咳嗽。在医疗条件相对贫瘠的开县地区,孩童发烧并不是现在这样可以随时医治的疾病,高烧不退甚至可能造成后发性癫痫等严重后遗症。
“在我因发烧迷迷糊糊的时候,父亲只用了红糖、姜、红桔皮、紫苏叶,给我熬水喝。我喝下去,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就康复了。”
这一次的亲身经历,让还是孩童的张树本立下了“学习中医、用精湛的中医中药为他人解除病痛”的终生志向。
14岁那年,张树本向父亲张际楷提出自己想学中医的想法,得到父亲的应允。每次父亲给患者看病,张树本就待诊在侧,认真仔细地看父亲为病人把脉问诊、开处方,父亲每开一味药,就给张树本讲出这味药的药性及用途。处方开好后,就咐吩张树本抓药,也让其认识药物。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张树本就会准时起床,捧着父亲张际楷送给他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药书硬背。
渐渐地,张树本就认识了数百种药,其功效也烂熟于心。中医学成后,张树本先后在开县盛山区联合医院、开县盛山区大梁乡卫生院、开县盛山区大慈乡卫生院、开县建筑公司卫生所工作,其本着“医者父母心”的行医宗旨,赢得患者好评。1979年,全国推行中医人才选拔考试,张树本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安排到开州区(开县)中医院工作。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原开县(今开州区)高桥镇罗家寨发生特大井喷事故。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猛烈喷射30多米高,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向四周弥漫。
开县4个乡镇6万多灾民需要紧急疏散转移。事故导致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
时年,张树本医生已经55岁。但一接到指令,作为开县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的他,第一时间带领门诊部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投身救治工作中。
面对中毒患者明显增加的危急现状,面对开县中医院首批奔赴前线医务人员纷纷要求换班的现实情况,张树本医生临危受命为天和卫生院救治站的负责人,带领医护人员共10余人继续坚守阵地。
他不顾个人安危,对硫化氢中毒患者分诊,亲自上救护车搀扶患者,用轮椅或推车转运患者;调度120转诊重症患者,就地治疗轻症患者;协调当地救治站收治因事故诱发和加重原发病的患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部分癫痫发作患者);同时对患者和救治站其他人群进行精神疏导和心理安慰,稳定民心。
面对药品、物资不充足,尤其是氧气供应不足,他坚守三天三夜,积极调度分配药品、物资,坚持到最后进行药品物资的清点交接,保障了群众安全有效地撤离。
“回忆起救援工作经历,每个人都面对着悲壮的诊疗,”张树本医生的弟子、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张前梅说:“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没有一个当逃兵。在太多惊厥抽搐、被寒冷恐惧中毒阴影笼罩的灾民面前,我们竭尽全力为救灾工作付出了自己的艰苦劳动”。2004年6月,张前梅被开县卫生局评为“‘12·23’井喷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先进个人”。“这份荣誉的获得,应该归功于我的老师张树本。没有他的精心培养和以身作则,就没有我们的勇于担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龙山张氏经方派第三代代表人,如何培养未来的继承人,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是张树本老先生常常在思考的问题。
“虽然出生在杏林之家,但我只是一个初中生,”对这一点,张树本老先生常常自嘲:“我对升职称所需要的学术论文,一窍不通”。
初中学历,虽然没有对张树本老先生的从医生涯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却强化了他对后辈的教育和提携:“在临床工作中,我日益体会到学历的重要性。虽然我通过总结经验和阅读书报、做简报摘抄,也试着发表过不少论文,其中一篇还在1993年8月被开县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了‘优秀科技学术论文奖’。但是对新医生来说,起点高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进步会更高。”
于是,除了在师带徒的诊疗过程中,亲身传授精湛技艺和教导弟子们为人处世,强调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治最难的病”之外,张树本老先生还强力支持年轻医生外出深造、见世面、开眼界。
在他的鼓励下,2013年正式拜师的陈奎铭医生于同年9月顺利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2017年顺利于该校研究生毕业,回到开州区中医院脾胃病科工作。
“我正式拜师是在2013年6月,当时医院举行了传统的拜师仪式,包括叩首敬茶,”张树本老医生弟子、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委员会委员陈奎铭说:“遵循‘尊师重教’的传统,我个人认为,张老师真正实践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在我考研准备期间,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读书,张老师主动将他诊室的钥匙给了我,为我提供了可以安静读书学习的场所,才让我得以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深造。”
“作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张医生为我们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技术人才,如邱博、肖剑、田红霞、陈奎铭等。他真不愧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中医,”开州区中医院党委书记李青说,他是患者心里的好医生、是学生心里的好老师、是同事心里的好搭档。
杏林耕耘六十载,传承中医永不止。虽然六十余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对个人来说,却是自己的一生。张树本老先生坚持将父辈的清白、严谨、随和融合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不仅拒绝接受患者的一分一文,还时常主动为患者“赠医施药”。
“自从张医生把我的媳妇治疗好之后,我就把他当做我最亲的亲人!”“张树本医生不为金钱所动,只为病人着想,他这种高尚品德和精明医术,应该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赏。”张树本老先生的患者万大琴的婆婆和患者梁光润这样表达。
2022年12月7日,按照《重庆市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经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和市人力社保局评审,张树本老先生获得“第五届重庆市名中医”荣誉称号。
“我将倍加珍惜‘重庆市名中医’荣誉,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更好地做好中医人、守好中医魂。”张树本老先生掷地有声地说,这既是中医人的责任,更是中医人的情怀。
冬去春来,春来又冬去。时光飞逝,带走了那位曾经年轻医生稚嫩的容颜,留下的,却是深刻在病人心底和学生心中,那令人敬佩的医师的形象。
这,既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张树本老先生形象,也是千千万万和他一样,为群众健康付出毕生心血和全部精力,以“医者仁心”展现新时代大爱胸怀的医师们群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