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警锐
“当地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充满崇敬和信任的目光,是我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这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警锐对援外工作最深切的感悟。从2017年4月18日抵达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到2018年6月26日离开巴新返回重庆,他作为中国第八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在这个太平洋上相对落后的岛国工作了400余天。
拿出真本事,
拯救患者赢得信任
在熟悉了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生活后,黄警锐对当地医疗的落后体会颇深,但作为外来者,当地医生起初对他只是保持着一种礼貌的客气。
2017年5月11日,是医疗队正式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二天。这一天,黄警锐主要的工作仍旧是在手术室熟悉环境,观摩当地唯一的神经外科医生DR.APUAHE进行手术。谁知,在进行一个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时,出了岔子,“术前巴医生说可以独立完成,所以我们主要是在旁边观摩。”
然而,手术进行过程中突然发生大出血,而且病人血压迅速下降到60/30mmHg,按此情况,病人随时可能心跳停止死亡。DR.APUAHE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束手无策,立即请求黄警锐帮助。
黄警锐迅速准备后紧急上台,依靠丰富的手术经验,发现了病人的颅内出血点并予以妥善止血,最后成功完成了手术。
病人得救了,而这也是医疗队成功完成到达莫港总院后的第一例手术。“你拿再多的学历证明、你说以前做了再多的手术,当地医生都只会微笑倾听,但那次手术以后,他们看到了中国医生的‘真本事’,对我们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黄警锐说,在随后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当地医务工作者主动来找他和医疗队队员咨询、求助,只要是神经外科的病人手术,莫港总医院医生都会请求黄警锐参与协助。
我为这个女孩取名“木兰”
2017年7月5日,黄警锐接到新生儿病房医生的紧急求助,他迅速带领团队前去会诊,发现女婴脑后的那个巨大囊肿,足足有她小脑袋两个大!而且这个囊肿已经破溃,如果不及时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况,巴新的医生顾虑很大,因为孩子只有半个月大,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例,也没有做过这种手术,他们觉得即使手术也不一定能挽救孩子的生命。面对鲜活幼小的生命,黄警锐不想就这样放弃,他与当地医生反复沟通、日夜斟酌,再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评估、拟定方案,于第二天对孩子进行了手术。手术过程惊心动魄,手术中孩子曾一度出血,血压急剧下降,黄警锐快速、精准地止住了血……手术成功了!但和死神的较量,黄医生还只是战胜了第一回合!
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年龄小、营养不足等原因,手术伤口出现了破溃和脑脊液漏,极有可能引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可是当地的医疗条件很落后,莫港总院竟然没有双氧水,黄警锐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这个全国治安最混乱的地方,辗转了8家药店总算买到了双氧水,他坚持每天为孩子清洗伤口,更换敷料,叮嘱护士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女婴终于恢复了可爱的模样!
婴儿母亲非常感激,请黄医生给女儿取一个中国名字,希望她长大后能记住是中国医疗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黄警锐高兴地为这个女婴取名“木兰(MULAN)”,他说:“我希望小家伙能像木兰一样勇敢,战胜疾病!”
2017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在《华人世界》栏目中播出了黄警锐为国争光的事迹,这件事也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巴新发行量最大的《国民报》以及《信使邮报》都刊登了关于这名中国重庆医生的报道。
让技术的种子在异国播撒
巴新的医生们,尤其是年轻医生都是非常努力的,他们希望学到更多的技术,掌握更多的技能。很多医生已经把中国和他们眼中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相提并论,希望能从中国医生这里学到更多的技术。
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年轻的巴新医生轮转到神经外科学组学习,黄警锐都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教给他们。
“比如我会在讲述手术方法时,反复提醒当地医生术中一定要仔细操作和严格止血,从而避免严重后果,这些经验性的东西是当地医务工作者很需要的,他们每次都听得非常认真。”他说,在情况允许下,会放手让当地医生去尝试,从剃头开始到缝合完毕,他会一直在旁边或者手术台上监督、指点。
在1年多的时间里,黄警锐力所能及地培训、帮助了上百名巴新的医务人员提升医疗技术和水平,他用不断地行动在巴新播撒下了“技术的种子”,得到了巴新官方的大力表扬和高度赞誉。(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何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