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好护士 | 2025年1月候选人网上评议开始啦!重庆2人入围,为他们喝彩!
2025-01-20 10:19 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5年1月月度人物网上评议环节正式启动。经广大群众热情推荐线索、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认真审核报送,2025年1月共有53位展示人选接受评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及“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进行“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人选事迹展示和评议。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一起为他们留言评议!活动将持续到2025年1月31日。

 

图片

 

践行初心使命 坚守生命防线

 

李婉娜,女,汉族,1988年8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助理护士长。她自幼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少年时便励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自从业以来,以实干坚守初心,17年坚守在重症医学科这个生命最后的防线上,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率先在医院开展多项新技术,为患者排忧解难。

 

以梦为马 坚守一线

 

李婉娜年幼体弱,常年与医生护士打交道,从小的经历让她理解患者的无奈与痛苦,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医生与护士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医生的存在是解除疾病的良药,而护士则是减轻痛苦的神奇密码。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要成为为他人撑伞的人,一颗梦想的种子在一次次被医护人员治愈的过程中生根发芽,最终在李婉娜的努力下开出了花。2007年,李婉娜成为了一名护士,选择了最为复杂的科室—重症医学科。李婉娜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先后取得重症医学专科护士、静脉治疗专科护士、PICC专科护士等专业证书,这些技能的提升帮助她一次次解救患者于危难之中。

 

细心与严谨是李婉娜一贯的工作风格。有一天,李婉娜在为一名患者翻身护理后,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在一个特定体位会比其他体位有所下降,而下降程度一天比一天明显,虽然也在正常范围内,但为何这个体位血氧饱和度就会出现下降呢?李婉娜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因素后,血氧饱和度仍没有恢复到患者的日常水平。李婉娜仔细分析,将患者安置回之前的体位,发现氧饱和度明显恢复,她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主管医生,最后通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气管导管前端多出了一块微小的新生物,刚好在导管前端形成一个阀门,影响了患者通气。由于发现及时,患者得到了有效处理,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这样细致的观察是她的习惯。李婉娜曾经护理过得一位患者说:“这里因为有李婉娜这样的护理人员让我们安心,更在许多绝望想要放弃的时候,因为她们的微笑和鼓励坚持了下来。”这也是李婉娜选择坚守一线最大的动力。

 

以梦为力 奔赴前线

 

李婉娜是一名敢于担当的护士,因为梦想的力量,让她在每一个危急时刻,都敢冲锋在前。无论是收治“5·12”地震伤员,还是新冠抗疫一线,李婉娜都在第一时间报名,在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用专业技能为患者减轻疼痛,用细致的观察为患者规避风险,用温柔的话语抚慰患者的心灵,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她梦想的实现,更是对她努力耕耘,默默付出的认可及鼓励。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李婉娜以担当践行使命,毅然选择奔赴抗疫一线,发挥专业优势,解决隔离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守护好患者的“生命线”,保障了用药安全。李婉娜还关注患者心理护理,成为患者与家属间的“信使”,让护理的温暖在隔离病房里传递。

 

以梦为向 扬帆起航

 

因为有梦,所以坚定;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因为有梦,所以行之所致。在李婉娜心里,做一名护士不难,但她想成为一名能为患者排忧解难,能为护理同仁指点迷津,能为护理事业创新传承的护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用努力实现梦想,用温暖与信念成为一名人们心中的好护士。

 

李婉娜言传身教,努力传承护理技术,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人才。李婉娜开展的体验式教学,获得学生一致好评,连续6年评为“优秀带教老师”。李婉娜于2016年被评为重庆市“最美志愿者”,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荣获孝感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23年与团队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奖第三名”。(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图片

 

走出院墙 扎根家乡

 

廖正步,男,1975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2021年5月,这位大山里走出来的医学精英,怀着对家乡巫溪的深切眷恋,主动请缨到地处大巴山区腹地的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到乡村振兴浪潮之中,推动山乡产业发展,将先进医疗资源送到山区群众家门口,用自己所学回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廖正步驻村结束回院后,组建“廖医生榜样工作室”,继续深入偏远地区,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访民情 察病情

 

廖正步在驻村工作中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他深知民生之事无小事,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全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廖正步以党建为引领,不仅积极推动本村产业发展,还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大山里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

 

作为医疗专家,廖正步在推动本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背起药箱去乡村,充分利用自身医学专长组建“流动医院”义诊团。巫溪县的不少偏远乡镇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廖正步及其团队有序开展义诊活动47场,超过9000名群众切实受益。在廖正步的努力下,健康的曙光穿透了深山的重重迷雾,为乡村看病不便的群众送去希望与温暖。

 

传技艺 填空白

 

在驻村工作中,廖正步不仅关注患者的救治,更着眼于当地医疗水平的长远提升。廖正步每周四在所驻乡镇卫生院坐诊,精湛的医术吸引了周边患者前来就医。同时,廖正步不忘培育当地医疗人才,耐心地为随诊医生示范查体和分析病例,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倾囊相授,致力于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为乡村医疗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活力,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的沉淀与生根。

 

廖正步在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期间,在脊髓神经保护领域深入钻研,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在脊柱手术方面技艺精湛。驻村后,廖正步发现当地群众因长期劳作导致脊柱疾病高发且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巫溪县在此类复杂手术领域仍是空白。廖正步主动担当,成功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寰枢椎骨折内固定、腰椎半椎板肿瘤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更在巫溪县域内实现了7项复杂手术“零的突破”,书写了乡村医疗史上的新篇章。

 

下基层 树标杆

 

从海外到国内,从城市到乡村,廖正步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2024年5月,重庆渝中区委宣传部与重医附一院共同组建“廖医生榜样工作室”,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大爱之行”。面对山区村民“看病难”,廖正步带领团队深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巫溪等地的边远山区以及渝中区各街道社区,开展巡回义诊15场,受益群众3000余人;针对困难患者“治病难”,廖正步组织工作室百余名知名专家推动医用耗材“降价惠民”活动,截至2024年底,已有214家供应商积极响应,对1012个品类耗材进行了降价,平均降幅达14.49%,为老百姓节约医疗开支约7100万元,极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回应基层医务人员“想提升”的诉求,工作室与重庆市潼南区大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扶,通过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未来,“廖医生榜样工作室”将继续在深化义诊服务、加强医疗合作、推进耗材降价、提升团队能力等方面发力,立志成为示范引领、群众认可的榜样标杆。

 

廖正步扎根基层、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的事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也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众多主流媒体的报道。廖正步用医术拯救生命,以仁爱温暖人心,在乡村健康之路上稳步前行。(来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