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才能,大足区智凤卫生院院长,1972年,出生在偏僻的大足区观寺村。在年幼的他眼中,父亲总是身背药箱,雨里来,风里去,为邻里四舍诊病拿药。从那时起,他便立志将来要当一名中医,治病救人。
大足区智凤卫生院长钟才能为了弘扬传承中医药文化,他到智凤小学为他们讲解中医药知识。高明科摄
他出身于中医世家,17岁的他,便跟随父亲出诊,学习中医。1991年,他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原大足县化龙、宝顶、智凤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其中医论文《桑菊四物汤加减治疗目疾》刊载于《中国中医通监》。
2011年至今,他先后当选为大足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选为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荣获“重庆好医生 重庆好护士”年度人物。他爱岗敬业,擅长中医治疗心脑血管、妇科等疾病,对待慕名前来寻医问诊的病人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智凤卫生院内的中医“百草园”所有植物均为中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院文化。高明科摄
医技精湛
在钟才能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已显陈久的锦旗。锦旗背后,是一段他救死扶伤,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动人故事。
几年前,慈航村20岁左右的小杨,身患重症肝炎,已出现全身发黄、神志不清等症状。由于这样的病例生存率低,再加上治疗时需要匹配的肝源,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医治成功希望渺茫等种种因素,一家人决定放弃治疗,回到农村老家。
回家后,本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小杨一家找到当时在宝顶镇卫生院工作的钟才能。钟才能详细了解了病情,确认他患上了中医所称的“并发肝性脑病”,并伴有慢性脑病,才导致其全身发黄、神志不清,随时随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治疗,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救治回来。
通过一年多的中医调理治疗,小杨的病情完全好转,身体康复后,他结了婚,还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普安村40多岁的王中秀,多年来一直有突发疾病,每次发作,就会不省人事。以前,王中秀都被当成发“羊儿疯”来治疗。钟才能接手后,发现她是由于脑供血不足,造成大脑缺血,从而导致心悸“眩晕”症。确诊后,他开出了药方,通过连续2个多月的中药治疗,王中秀的病情得到了缓解,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病情稳定了下来,没有再次发作。
智凤卫生院院长钟才能为村民把脉诊病。高明科摄
心系困难患者
“要不是钟医生救治得快,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年近70岁的普安村建卡贫困户张治明谈起几年前那场突发疾病,至今心有余悸。
“当时病人患的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导致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死亡。”钟才能说。后来通过及时的救治,将病人抢救回来了。
作为智凤卫生院院长,钟才能心系贫困患者,利用卫生院中医方面的优势,从2017年初开始,把每个周四定为贫困户的“免费理疗日”,坚持开展中医理疗免费康复体验,包括针灸、推拿、火罐、艾灸等项目,得到了辖区贫困村民的一致好评。
智凤子一卫生院精品中医馆。高明科摄
传承中医文化
“今天,我是通过朋友介绍,专程从泸州来见识钟医生的精湛医术,一同前来的还有几个好姐妹。通过治疗,效果不错。”来自四川泸州的渐冻症患者王中华说。
“我以前头疼得要命,像针扎一样,阵阵的疼痛。”登云村80岁的村民冯至英感叹说,“吃了中药调理后,现在慢慢开始好转了。”
每天上午,中医馆中医诊疗室挤满了等待看病的人,有老年人、中年人、带小孩的年轻妇女……
为了弘扬中医文化,钟才能率领团队建设了卫生院内的中医馆,在各科室、走廊等地建设中医文化传播阵地,植入中医文化起源、历代中医名人、中医养生知识等大量中医文化元素。
在院坝中,打造了中医“百草园”,培育独特的医院文化。
作为医院负责人,他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中西医结合特色中医诊疗、中医康复、慢性病康复养护等,惠及更多的患者。
重庆好医生钟才能带领志愿者走进高笋村上门为民服务。高明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