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者”陈英
2022-07-21 09:43 来源:宣教中心编辑部

陈英,一位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因工作需要,常常需要深夜上班或加班,因此,她常常自娱地称自己为“夜行者”。

2021年8月3日9:08分,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陈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出门前&回来后。信息里配了三张图,第一张是她在办公室出发前戴着口罩,第二张是烈日下穿着防护服的她提着转运箱走进小区,第三张是核酸检测完毕她脱下防护服后,被汗水泡白的双手和可以拧出水的衣服。

在这条信息的最后,8月3日晚上22:18分,她又统一回复了一句:“谢谢大家的关心!”

作为一名职业护士,陈英是众多普通医护工作者中的一员。就像采访时她所说的一样:“我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宣传的”。

2021年1月,陈英从工作了24年的神经内科调动到消毒供应中心。7月28日,她加入支援社区核酸检测的工作队伍。

“一开始真的没有想到,这份工作会有这么艰辛。”

从加入核酸检测队伍的第一天开始,陈英就进入了每天工作8-12个小时的“战时状态”。每天下午两点,她会和同事们一起,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转运箱前往自己负责的检测区。

“热,是肯定的。防护服不仅不透气,而且比较重,在目前接近四十度的高温下,对我们的身体和意志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采访时,陈英这样说道。

在她们所负责的片区里,有不少老旧小区的居民也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在这些没有电梯配套的小区里,她们需要冒着酷暑,爬上七八层楼,才能到居民家中为其进行检测。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她们来到居民家中时,往往都已经是满身大汗,说话喘气都很困难。

遇到有爱心,能够理解她们的居民都还好,有许多好心的市民看到她们上门服务,都会主动为她们提供矿泉水和西瓜防暑降温,严格遵守纪律的她们都婉言谢绝了。但是,如果遇到不能理解或者有所误会的居民,那就会遇到不少麻烦。

“我们的上门检测时间是不固定的,往往从下午两点到凌晨一两点。上门之前,通常会电话联系需要检测的居民。可是,有时候有部分居民嫌我们去晚了,打扰他们休息,还要受到他们的责备。”

有一天晚上,陈英和同事们在联系一位需要检测的老奶奶时,被老奶奶误认为是骗子,故意给她们报了假地址。结果她们按照老奶奶给的假地址,在周围四处寻找,整整找了一个多小时,找了三个不同的小区,才最后确定老奶奶的住处。

“工作中有委屈、被误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还是很高兴自己能够坚持下去。”

在接手核酸检测工作以前,陈英还曾经是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自2020年1月26日开始,她在湖北孝感度过了漫长又短暂的57天。在孝感中心医院重症病房,她是最年长的护士,但为了做好工作,她依然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一个夜班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有一次,刚刚踏进病房,陈英和同事们就听见患者的咳嗽声,呕吐声,心电监护的报警声,还有呼吸机的报警声。

弥漫着压抑的空气,对患者的担心和急救,凌晨时分的困乏感还有呼吸困难的窒息感都让他们精疲力尽。

经过一夜的忙碌,汗水浸透衣襟。透过模糊的护目镜,陈英只能从水珠划过的痕迹中寻找一丝清晰。然而这无比艰难的一切也没有让她有过一丝怨言。

还有一次,她在值班的时候,一位患者因连续几天反复穿刺而拒绝治疗,她主动请缨,耐心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并用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肯定。

后来,那位患者告诉她:“以后你上班,我都找你给我打针,我再也不怕打针了。”

支援湖北结束后,陈英收拾行李回到了重庆。出于对陈英的感谢和信任,那位患者与陈英一直保持着联系,时常互相询问对方的现状,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曾经的医患关系转变为深厚的姊妹情谊。

时光飞逝,转眼间,陈英离开孝感回渝已经一年多了。可是在她心里,却一直铭记着在孝感度过的那段特殊时光,铭记着自己在孝感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党旗下宣誓成为预备党员的那段难忘记忆。由于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患者的悉心照顾,她先后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孝感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称号和“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荣誉,还被南岸区妇女联合会、南岸区卫生健康委和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分别授予“最美巾帼奋斗者”荣誉称号、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同时,还被自己所在的科室评选为“优质护理明星”。

走过白昼,走过黑夜,对陈英来说,加班加点不问时间的工作已经成为了常态。2021年8月4日17:48分,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为你点赞——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抗疫记录”。信息里,是她的同事们在40度高温下穿着防护服奔波忙碌的照片。在这条信息上,这位现在仍然奋战在核酸检测第一线的“夜行者”这样评论:“看见同事们在烈日下前行的背影,和深夜里的‘夜行者’,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