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郑永玲,一位普通的神经内科医生,主要领域为帕金森病。从医20年来,她始终牢记从医初心,以仁心仁术、全情投入、点滴付出成为了患者的守护神,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帕友的天使”。
2022年2月28日,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内,一位坐了三年轮椅的帕金森病患者在陪伴的陪护下练习走路,虽然动作不够协调,但走得带劲,神情充满了喜悦。“很好,把手甩起来。今天比昨天好一些。”郑永玲在一旁为他加油打气。
术业有专攻。把病人从床上拉下来,从轮椅上拉下来,这是郑永玲每天在做的事情。有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在轮椅上生活了四年,郑永玲在门诊为他调了药,患者20多天就扔掉轮椅,自己行走了。还有很多帕金森病危重患者,入院时严重异动、高热抽搐、意识改变,经过郑永玲的治疗,最后都自己走出了医院。郑永玲精心管理的帕金森病患者,大多数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很少有加重到卧床,最多是后期活动自如的时间会缩短,用药的频率更高一些。
“帕金森病确诊后治疗的关键就是医生把每一个病人当成单独的个体,给每一个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仔细询问患者和家人、陪伴,掌握患者的症状变化、体征变化,药物从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很精准地调整,通过加减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有的帕金森病患者,认识不到位,认为反正是吃药,随便哪里开药都一样。郑永玲碰到的话,就会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讲:“帕金森病和其他病不一样,病情变化很大,药品种类也很多,需要医生根据个体化调药,你们不一定找我看,但建议到神经专科或是固定找一个医生看诊,会更了解你的病情。”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加起来有20多种,病人的情况随时在变化,且大部分在门诊调药,要管理好每一个病人,如果医生仅仅是依靠门诊那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把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管理好,郑永玲为100多位患者每人建立了一本大大的病历本。把每个人的病情、用药方案、每一次调药等写得清楚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做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的良医。往年,她把自己的电话给每一位病人,通过电话和短信与病人建立联系,进行用药指导、紧急情况处理,后来又把自己微信给推给病人,近两年为了更好交流专门建立了“郑医生帕友群”。在这个拥有180多位帕友的群里,有日常的病情交流,也有情感的倾诉,还会及时发布科普知识、医患联谊活动消息等。群里帕友的发问,郑永玲从无遗漏,都会一一回复。
妙手除病痛,仁心送温暖,郑永玲始终融入一言一行。2021年元旦当天,患者静静来到医院,专程来请郑永玲帮忙转特病和开药。但由于来晚了,没有办成功。2号,郑永玲的休息日,她又来到医院,等着静静过来,帮忙转了特病,开了药。由于静静开药后服药时间比平时稍晚了一点,药物还没有起效,加上见到郑永玲医生和其他病友有些紧张和激动,变得逐渐僵硬,然后就动不了了,一时不能缓解,门诊就剩下她一人还在。郑永玲见状,帮静静穿上衣服,背上她的包包去缴费拿药,还打了车,把她送回了家。这样及时伸出援手的事情,郑永玲经常会做。
“帕金森患者存在一个开关现象,开了可以像正常人一些活动,关了就动不了,还有一种就是异动,一动起来就手舞足蹈的。必须要按时吃药,有时候还要提前吃。情绪紧张或者激动,都可能使他们的震颤、僵直加重,看着看着就动不了了。自由的行走对正常人来讲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奢侈。”
让病人少跑路,郑永玲自己就要多跑路。“@所有人 明天需要开XX(药品名,此处略)的请写明年龄、姓名、性别、盒数。”郑永玲的信息发出后,下面开始接龙。
这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药,没有进院,在外面的药房购买,通过医生开处方的方式可以用特病来报账。提前知晓哪些患者要开这种药后,郑永玲开好处方,然后到住院部去把病历写好,章盖好,在约定的门诊时间里,患者直接来拿了处方等资料,就可以到指定的药店去购买药了。否则他们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购药。有一些区县或者外地的患者在重庆购药不方便,他们会把社保卡寄给郑永玲,开了药帮他们寄过去。
“帕金森病人行动不便,而且很多患者家庭条件还不好。我自己耽误一点休息的时间,下班晚一点,没什么关系,做的都是很琐碎的事情。”然而,这些很琐碎的事情对于帕金森患者却意义重大。“感谢有你,从此我们帕病不再害怕了!”群里一位患者发出消息。
一位黑龙江的七旬独居患者,郑永玲格外挂心。在当地帕金森病不是特病,老人的精神及经济压力都很大。郑永玲通过几次网络看诊,迅速对老人的病情做出诊断。在调药的时候,郑永玲为了不增加老人的负担,只加了一个抗焦虑的药。此后,老人的情绪好了很多,原本吃着的几种药还减掉了一些。老人感动地说道:“千里之外,做出贴切的诊断,郑医生的医学水平不一般。待病人如亲人般的爱心。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却像知心朋友一样。”
患者们感受到郑永玲的真心实意,慢慢地大家成为了朋友。去年12月26日,重庆多地迎来降雪。这一天,郑永玲到秀山讲课,开展帕金森适宜技术推广。她在秀山的一位农村患者杨某,家里距离县城20多公里,一早六点出发,提着腊肉和香肠,赶去城里见她一面。由于天气原因,他9点多才到郑永玲讲课的会场,当他顶风冒雪、步履蹒跚、风尘仆仆推开门的那一瞬间,郑永玲的眼眶湿润了……
20年如一日,郑永玲一般早上七点就会到病房看望病人,了解病情,安抚情绪,和他们拉拉家常。如果遇到外出或者出差,不管回来再晚,她都会先到病房看望病人。
“医生从事的是服务行业,针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患者是把生命都托付给了我们。技术水平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可能有高有低,但责任感是首要的,对患者负责这是最基本的。”采访的最后,郑永玲很自然地就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