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医者 | 父子村医,接力守护村民51年
2024-10-21 09:20 来源:巫山县卫生健康委

乡村振兴需要克服许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病。在巫山县平河乡樟坪村,李丛杰、李行燕这对父子村医,接力守护乡亲们51年,让大家的健康有了“医”靠。

 

晚上打着火把出诊

“李爷爷,我小时候看病找你,现在我的娃儿还是来找你哟。”8月16日上午11点多,樟坪村卫生室,68岁的村医李丛杰循着声音,一眼就认出了来人——村里樟坪3组嫁到巫山县城的吴云春。

李丛杰叫来孩子把脉,随后取来桐油抹在孩子肚脐眼位置开始推拿,几分钟后孩子的肚子就不疼了。正在卫生室等着拿药的村民刘广德、曹远芝,对李丛杰竖起了大拇指,“几十年了,身体不舒服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老爷子,确实厉害”。

今年是李丛杰在村里行医的第51年,8年前他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最初,李丛杰选择行医只想学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技术,于是就在17岁那年跟着乡里的一位“赤脚医生”学医。

可就在那年夏天,村里一名孩子在干农活时中暑晕倒,正好路过的李丛杰上前救治,四五分钟后孩子慢慢苏醒过来。这件事也让李丛杰认识到,医生不仅仅是个职业,它还承载着许多人对健康的期待。

成为村医后,李丛杰总是奔跑在出诊路上,那时候不通公路、不通电,晚上出诊只能打火把。“有时路途远,火把在路上就灭了,只有摸黑赶路。”李丛杰说,后来村里通了公路,于是他又在48岁时学会了骑摩托车,“到现在都骑坏3辆摩托车了,里程可能超过20万公里了哟”。说起自己的行医路,李丛杰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儿子放弃高薪回来“接班”

2018年元旦,62岁的李丛杰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上门为村民随访。可在一个山路拐弯处摩托车翻了,李丛杰的尾椎骨和腰伤得不轻,但他仍然忍痛坚持骑到了村民家,最后到县里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也正是这一跤,让李丛杰意识到需要有人来接班。于是,当在广东担任品质工程师的儿子李行燕回来照顾他时,他开始了游说。“老汉终究是年纪大了,村医这份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了,要不你把以前卫校学过的知识捡起来,回村里当村医吧。”

当时,李行燕月工资近万元,职业前景也不错,但考虑到父亲年纪大需要人照顾,于是与妻子再三商量后回到了村里。跟在父亲身边学习了一年,2019年李行燕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李丛杰手里接过了“接力棒”。

“小李医生像他老汉一样敬业,人也踏实。”樟坪村6组的杨昔寿和曾西香夫妇是“老病号”,患有高血糖、脑梗塞等疾病,有啥不舒服就会找李行燕。“前几天,我夜里突然觉得很晕,给小李医生打电话,他一会就来了。”杨昔寿说。

今年,李行燕的女儿李惠芸考上了重庆中医药学院中医专业,暑假期间,李惠芸主动提出一同陪父亲走家串户。每次和女儿一起外出诊疗,李惠芸仿佛看到了事业传承的希望,颇感欣慰。

同样令他喜悦的,还有背上的助诊包。今年4月,巫山县启动“行走的医院”项目,为100个村的村医配备了全科医生助诊包。“包里的便携式医疗检测设备,能做血检、尿检、心电图等多项检查。检查结果实时上传到上级医院,村民看病不出村更有保障了。”

傍晚六七点钟,夕阳的余晖照在村里。刚休息一会儿的李行燕,手机突然又响了。挂掉电话,他骑着摩托、背着助诊包再次出发,迎着余晖向山的那一边走去,向他的使命与坚守走去。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