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名单,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建华入选。
自担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以来,他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带领团队逐步开展体外膜氧合(ECMO)、食道超声监测、肠屏障监测等先进技术。同时,通过人才建设、扩充病区、设立8个重症医学科亚专业组、筹建2个科研小组等系列举措推动科室医教研协同发展,将科室建设成以“急危重症救治和多脏器功能替代支持”为特色的一流学科,大幅提高了医院危急重症救治水平。
讨论病情 重大附属江津医院/供
今年7月,一名十几岁的患者突发爆发性重症心肌炎,经120急诊送到重大附属江津医院抢救。然而,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脏骤停,李建华和他的团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常规治疗后积极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治疗支持。在随后的6天时间里,ICU团队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李建华表示,如果没有开展ECMO这项技术的话,该重症患者生存几率很低,因为疾病原因,也无法转院。
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被誉为危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是一项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它是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这项技术的创新,与李建华多年来的努力密不可分。工作16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工作的第一线,多年的实践,让他在ARDS、Sepsis、多发伤、重症胰腺炎、心肌炎及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数据统计,由他主持完成的千余名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工作,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组成一支由14名医生(1名博士、5名硕士)、25名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人才梯队更加完善。以人才建设为基础,他积极推动坚持“没有诊断,就没有治疗;没有指征,就不能用药”的患者用药安全方针,并根据每位医生的专业特长和成长规划,结合临床实际,将重症医学亚专业设置为重症呼吸、重症心脏、重症肾脏、重症消化、重症创伤、重症神经、重症凝血、重症康复8个亚专业组,推动科室亚专业建设更加完善。
李建华认为,一名合格的重症医学科医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和心理素质,用一颗敬畏之心看待生命,对病情进行细致入微的动态观察,准确迅速的判断,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抢救。在此理念下,他立足临床,特别注重团队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医疗服务内涵的深化,根据科室医师的专业特点和兴趣方向建立多个技术操作小组:ECMO小组、血流动力学小组、呼吸治疗小组、CRRT治疗小组、重症超声小组,并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推动重症医学科医教研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检查 重大附属江津医院/供
今年4月,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渝西分中心学术会议在重大附属江津医院举行,国内重症、麻醉及急诊专业等多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及重症与医院MDT建设”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作为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渝西分中心,该院重症医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建华表示,接下来,科室还将以江津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与全区乡镇卫生院建立连接,让科室的亚专业组团队通过每周一次培训,在全区基层卫生院推广重症核心技术,强化同质化管理。
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壮大一个学科。李建华的成长以及重症医学科取得的成绩,是重大附属江津医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赋能高水平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他表示,将切实发挥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