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为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推出系列心理健康科普,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年龄的增加、机体的老化,使得老年人常常出现认知能力下降、智力水平下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等问题,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应该如何识别呢?本期科普邀请到主任医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室负责人谭小林,为大家讲讲老年人的那些“心事”。
谭小林,主任医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室负责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校外导师。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30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及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老年医学工作组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员、重庆市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及卒中后抑郁和精神障碍分会主任委员。曾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和白求恩研究会联合授予的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统称心理障碍,其中较重的一类为“精神病”,较轻的一类为“神经症”(过去叫神经官能症),还有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心理发育不健全的疾病。日常生活中,由于现实困难或重大挫折产生暂时的烦恼、食不甘味、寝不安眠,这叫心理反应。如果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消极悲观,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则称之为心理危机。
老年人常常遇到离退休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经济问题、衰老与疾病问题等,若适应不好易诱发各种身心疾病。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影响。在治疗各种躯体疾病时,必须重视对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的诊治。
60-65岁为老年焦虑症发病高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根据WHO主持的15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的研究,社区焦虑的发生率为27.5%-29.1%,住院焦虑的发生率61.85-82.75%。
对于焦虑的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常常将广泛性焦虑看作是患者太紧张而不给予临床干预。内科疾病中常伴有惊恐和焦虑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二尖瓣脱垂、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症、眩晕、脑供血不足、药物戒断和酒精戒断等。精神疾病中的焦虑谱系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人格与现实解体、躯体形式障碍也有焦虑和惊恐发作。
疑病症的疑病原因与性格、个人经历、现实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疑病症的老年人就性格来看多为敏感、谨慎、多疑、主观、固执,凡事要求十全十美。患者主诉的躯体症状有分散而模糊和明确而细致相结合的特征。大部分患者有疼痛症状,部位时有变化和转移。尽管客观检查没有相应的阳性结果,但患者对臆想中的疾病坚信不疑。尽管各种躯体不适感很难用躯体疾病来解释,但确实客观存在的,这种不适感给老人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医生的解释很难消除其疑病的信念,多认为检查有失误。
痴呆、脑血管性疾病、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的发生率高,这些疾病都很容易共病抑郁障碍或表现轻度的抑郁症状。老年患者面临的应激因素如丧失、社会地位下降等,都容易导致抑郁。
如何识别抑郁的线索:(1)反复就医和检查;(2)长期治疗效果不好;(3)患者的主诉和症状难以单纯用躯体疾病解释;(4)伴有睡眠面障碍;(5)表现明显烦躁或闷闷不乐。当抑郁与躯体疾病共存时,常常难以判断他们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是躯体疾病与抑郁交互作用,严重的躯体症状可能掩盖患者的抑郁,或将抑郁误诊为躯体症状,或将抑郁理解为对躯体疾病的反应。
老年抑郁患者的表现与典型的抑郁症状有所不同:(1)悲伤的主诉不够突出;(2)过度关注躯体健康很常见;(3)突然出现的焦虑或强迫观念症状;(4)医学上“轻微”的故意自伤行为;(5)突出的认知损害(“假性痴呆”),典型的表现是这些患者对记忆力和定向力方面的问题常以“我不知道”作答。(6)近期“出格”的行为异常,包括激越、不能自制和不配合护理等。
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通常见于老年人群。
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其次为血管性痴呆,其他类型的痴呆如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可以表现多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Cognition)、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及精神行为(Behavior)等方面的功能损害与临床表现,即常说的ABC表现。
记忆障碍常为痴呆早期的突出症状。最初主要累及近记忆,记忆保持困难和学习新知识困难。随着病程进展,远期记忆也受损,不能回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严重时连家中有几口人,自己的姓名,年龄和职业都不能准确回忆。为了弥补记忆缺损,有的患者以虚构或错构来填充记忆空白。
视空间障碍也是痴呆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家门,甚至在自己家中走错房间或找不到厕所。逐渐出现思维迟钝缓慢,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不能区分事物的异同,不能进行归纳,看不懂小说和电影,听不懂他人谈话等。最早的语言异常是自发言语空洞,找词困难,用词不当,赘述,不得要领,也可出现阅读困难,继之命名不能。失认以面容认识不能最常见,不认识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失用表现为穿衣里外、前后、顺序穿错,进食不会使用筷勺。人格改变最初表现为主动性不足,活动减少,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行为不顾社会规范。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幻觉、妄想、错认、抑郁、躁狂、激越、激惹、漫游、徘徊、躯体和言语性攻击、喊叫、随地大小便及睡眠障碍等。许多症状是以认知症状为基础的,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被窃妄想等,有些症状继发于人格改变,如表现退缩、古怪、纠缠他人、藏匿及破坏行为等。
谵妄是一种病因非特异的意识障碍综合征,60岁以上多见,病程短暂,严重程度有波动,总病程一般不差过6个月。谵妄的定向障碍较常见,发生率55%,患者可以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改变,74%出现意识混浊,表现为不理解环境、言谈不切题、注意力不集中、过度警觉、不恰当的惊跳反应及言谈离题等,一部分患者出现知觉紊乱,存在错觉、幻觉,以生动的幻视为主。
以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怪异行为等丧失现实接触性为特征的精神病状态在老年期并非少见。最为常见的是老年器质性疾病、情感障碍或其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病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中出现的精神病发作。其次才是原发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
睡眠有年龄差异,如深睡眠(低3、4期)从成年早期即随年龄增长而缩短,到90岁以上几乎完全消失。老年人容易出现睡眠时间缩短、维持困难及早醒,总体睡眠质量下降。解决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切忌仅关注如何消除症状,发现睡眠症状后隐藏的躯体或心理疾病更为重要。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应密切观察抑郁问题。抑郁障碍中早醒是最特征性的表现。老年人有睡眠障碍也是将来出现抑郁症的重要预测因素。出现异态睡眠需要注意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流调发现,男性、独居、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都是酒依赖的高危因素。国内酒精依赖及酒精相关问题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早发的饮酒者多考虑与家族遗传、人格缺陷有关,晚发的饮酒者更多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角色伴随退休、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变化,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丧偶的打击等。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物质滥用问题,如抑郁、孤独、以及缺乏社会支持是形成酒依赖的高危因素。
酒精依赖可造成经常摔跤、头外伤、灼伤、大小便失禁、出现幻觉、行为反常、营养不良、孤僻、非典型痴呆、抑郁、个人卫生差、严重腹泻、突发低血糖等后果。与酒依赖伴随出现的表现如吸烟、慢性疼痛、失眠、无法解释的情绪忽高忽低、长期家庭不和、住院时情况稳定回家后恶化、对询问有抵触情绪等都提示要考虑到酒依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