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导致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有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地域、遗传因素等。结直肠癌在临床上通常被医生称为“懒癌”、“笨癌”,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而老年人因为年龄原因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肠道功能退化,类似于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常常让人忽视了疾病的存在,导致80%以上的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
本期“健康中国巴渝行·好医声每日科普”栏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医学博士吴康棋为大家带来关注老年人健康,结直肠癌不得不防的健康科普。
吴康棋介绍,据国家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结直肠癌发病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组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年龄发病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80-84岁组达到高峰。因此,老年患者更应注重结直肠癌的筛查与防治。
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1.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结直肠癌无创筛查的最重要手段,包括化学法和免疫化学法。
2.粪便DNA检测:具有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无创等优点,有望应用于人群普查,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3.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结肠镜下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切除癌前病变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其他筛查方法:包括乙状结肠镜筛查、结肠CT成像技术、结肠胶囊内镜筛查、血浆Septin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以及粪便丙酮酸激酶(M2-PK)检测等。
吴康棋表示,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经过消化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特别是消化内镜下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时间短以及花费少等优势,已经成为早期结直肠癌、重要癌前病变(进展期腺瘤、广基锯齿状病变及其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
吴康棋提醒,老年人预防结直肠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因此需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红薯等高纤维食物,少食红肉和加工肉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表明吸烟、肥胖与饮酒均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因此老年人群应尽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3.合理的体育锻炼。一项纳入61321名新加坡华人的队列研究发现,与不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人群相比,每周进行不小于半小时高强度体力活动可降低15%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4.科学的结直肠癌筛查尤为重要。年龄50-74岁个体首次筛查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肠隐血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1次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在具备条件的地区,50-74岁个体,直接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者,每隔5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发现肠道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3年后行结肠镜复查;后续如未发现肿瘤复发,可延长间隔至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