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8日,大年三十,清晨6点多,重庆市中医院急诊ICU(道门口院部)的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魏裕红早早起床,没有打扰仍在熟睡的孩子,便匆匆赶往医院,与同事们一起迎接新春假期的第一个班次。

今年44岁的魏裕红,已多次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对她而言,除夕夜在医院忙碌是常态。“春晚可以看重播,年三十的年夜饭也可随后吃,但病人的病情刻不容缓。”魏裕红说。
急诊科是医院里永远忙碌的“活水”,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醒,稳准狠地诊断患者情况并进行分流。对于急诊ICU的医护工作者来说,阖家欢乐的除夕夜,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夜晚,他们的使命是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当晚8点多,嘉陵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于今年总台春晚分会场首次设在重庆,朝天门广场的除夕夜比往年更加热闹。而在朝天门广场一公里外的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急诊科里,一场特殊的年夜饭也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急诊科休息室的长桌上,摆着外送来的年夜饭,一条青椒鱼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医护人员们简单地举杯祝福:“新年快乐,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平安健康,急诊不忙!”这顿团年饭与一般家庭的轻松氛围截然不同,大家默契地没有过多闲聊,都想着尽快结束,回到工作岗位。“今晚朝天门人多,我们又是离得最近的三甲医院,不能大意。”因为春节期间朝天门广场有无人机表演,游客比平时更多,急诊科加强了排班。
然而,“急诊不忙”只是医护人员的美好愿望。除夕夜的急诊科,依旧是医院里最忙碌的地方。急诊ICU的特护病房里,一位91岁的老人动脉血压突然降低,值班护士罗桂英立刻叫来魏裕红查看病情。老人患有肾衰竭和重症肺炎,一直是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患者今天尿量很少,目前这几个小时都还没有尿。”魏裕红迅速下达医嘱:“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泵速,先稳住血压。准备CRRT……”在医护团队紧张有序的抢救下,老人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魏裕红早已习惯了“春节在岗”,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即使休息,也要随时准备投入应急抢救工作。相比同事们,魏裕红的年夜饭更丰富,爱人提前为她准备了自家卤的牛肉和鹅,还有她最爱的鱼香肉丝、腊肉香肠。匆匆吃完年夜饭后,罗桂英又回到特护病房,开始准备病人血滤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她心中默默许下愿望:“希望自己看护的病人,新的一年能好起来!”
ICU门外,120接线电话不时响起:“滨江路有车祸伤,具体位置在……一人伤情较重,请派车前往。”电话挂断,值守120的医生已经扣好白大褂跑出了急诊科,门外,救护车已经拉响警报,随时准备出发。
当晚的值班护士张晓敏接到120出诊需求,随时准备随车出发。虽然最终车祸伤的病人因伤情原因被就近送到了附近医院,但张晓敏和同事们依然时刻准备着,因为他们知道,急诊科的工作随时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罗桂英正在整理耗材
1月29日凌晨,伴随着新年的倒计时,罗桂英结束了她的值班。她的父母在微信里询问她值班的情况,并叮嘱她好好休息。“等你值完班回来过年,妈妈好吃的都给你留着!”这是罗桂英连续值守的第三个除夕,她无法回四川老家团年,但父母已经习惯了。“没办法,谁让急诊不能缺人呢?”罗桂英说。回去睡一觉后,1月29日晚上,她还要继续值班,“守着朝天门的热闹,也守着大家的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