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不仅运用专业技术治病救人,同时还致力于健康科普传播,将科学的防病治病理念和正确的健康知识传递给大众,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2023年5月她参加第十届重庆市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二等奖,被授予“重庆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同年7月获评“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荣誉称号。
20多年前,为了能照顾体弱的父亲,刘红丽毅然选择了学医,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20多年来,她一直扎根于临床,明白患者和家属们不仅仅在医院需要被照护,还迫切需要正确的健康知识。特别是易患病的老年人,他们很多没有接受过医学生理知识教育,对健康保健存在诸多误区,甚至因为迷信偏方、民间药方而耽误病情诊治。每次看到这样的患者她都心痛不已。
面对疾病如何才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刘红丽看来,那就是做好科普宣传,把有用的健康知识传递给患者。
事实上,这不是刘红丽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的惊鸿一瞥。如何把抽象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患者和家属听,把健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广大百姓,刘红丽一直在默默耕耘。工作以来,她编辑各类健康教育手册50余册,坚持每周对在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带领护士制作的肝病患者、糖尿病肿瘤患者健康食谱深得好评。她深入学校、社区、厂矿、企业、福利机构开展科普讲座数十余场次,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2020年开设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每周组织一篇科普稿件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健康教育效率,推动专科健康教育的标准化、多样化,也是提高大众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举措。
参加医院组织的科普大赛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红丽深知做好科普传播一定得有扎实理论的基础,在医院的多次“三基三严”大比武中名列前茅,并带领科室护士主动学习三基理论,把技术练兵做为日常工作,并把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以副主任参与编写《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学》一书。
她善于将临床问题进行总结,撰写发表SCI论文3篇,核心期刊6篇。她也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有的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佩戴引流管,但是在家的患者往往无法观察到引流液是否存在感染,于是自主研发了一款通过声光感受器报警提醒功能的引流管检测装置,巧妙的解决了出院居家患者的痛点。诸如此类的小发明、改进还有很多,现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主持开展帮助患者解决护理问题的新技术6项。
刘红丽总是说:“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要通过专业、细心和爱心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照顾,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健康,传递关爱和温暖,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