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医者 党建“三说”·书记说经验 | ​党建统领 深化基层智治体系建设 多跨合力构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2024-07-16 09:25 来源:荣昌区卫生健康委
图片
▲ 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 唐敏

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区委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和构建“19+N”核心业务体系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卫生主抓、基层主动的工作机制,聚力打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新感受。

图片
▲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信息统计处党支部、基层处党支部与荣昌区卫生健康委机关党支部,共同开展“下基层 深调研 结对共建办实事”主题党日

一、坚持党建统领,凝聚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合力

一是高位谋划引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纳入荣昌区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健康发展等“十四五”规划,实施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在156个村(社区)按标准设置网格1660个,全覆盖单建网格党组织,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融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财政投入保障。2023年,本级卫生健康能力建设财政补助资金22033万元,用于基层的比例同比上升10.3%,专项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5892万元基本公卫资金,同比上升18.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分别调整为10元/次、6元/次,医保定额报销标准分别调整为9元/次、5元/次。三是区域联通发展。持续深化医共体“三通”建设,建立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三大远程中心,形成“基层检查、区级诊断、基层治疗”上下联通诊疗模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3.44%以上,基层诊疗量占比68.5%,区外来荣就诊率达15%。

二、坚持体系重构,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服务体系。成功构建起以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机构为支撑、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城市、30分钟农村”医疗服务圈,吴家、盘龙纳入2个市级农村医疗次中心建设,全区甲级基层医疗机构达到10家,居于全市前列。二是强化资源共享。下发《荣昌区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办法(试行)》,《荣昌区卫生人才“区聘镇用”“镇聘村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按照“基层所需、骨干优先”的原则,两年来选派“区聘镇用”、支医等人员100余名下沉基层坐诊、帮扶,开展技术培训7700余人次,带教手术300余台。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基层特色专科、新项目新技术实现新突破,21家分院继续夯实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针灸理疗科(市级)等特色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9项。吴家等10个分院达到诊治66个首诊病种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建成25个中医阁,市级基层中医特色专科2个,实现中医药服务和中医适宜技术供给全覆盖。

图片
▲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三、坚持需求导向,丰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内涵

一是强化基层健康管理能力。建立“慢病综合服务体”,形成“医共体总院-基层服务中心-村级服务单元”的综合服务体。打造“两慢病管理一件事”万灵试点,通过规律服药算法模型支撑,筛选村(社区)两慢病规律用药人群及用药目录、用量和预测用药个性化需求,由医共体总院批量开具处方,药品打包提前配送到村卫生室,自动提醒或家医主动通知居民到村卫生室核验取药,实现两慢病患者在村卫生室精准筛查、精准用药、精准管理,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达92%。二是做优家庭医生健康服务。组建“1+3+N”组合式“红岩家医·先锋”服务团队151支,精品家庭医生团队7个,推动家医团队“由全科向专科”拓展,提供“全科+专科”“西医+中医”“普惠+定制”“公卫+医疗+用药指导”全方位服务。围绕“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定期开展“家医赶场”“家医巡诊”“专家义诊”累计36余场次,重点居民签约服务率达79.6%,老年人管理率提升2.11个百分点。三是升级“小院+健康”服务。持续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将工作重心从建机制、建平台全面转向用机制、用平台,依托健康小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整合健康资源,同步打造健康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急救知识培训等健康服务,联合文体、民政、残联等部门同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推进群众健康知识获取渠道正规化,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