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医者 党建“三说”·党员说模范 | 张宾:信仰芬芳长留香
2024-07-03 09:11 来源: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
图片
 
 
 
 
 
张宾,1931年出生于湖北钟祥县,现年93岁。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亲历襄樊战役、淮海战役。1951年,随部队迁徙至重庆,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1-1991年,就职于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张宾在职业病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从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成长为外科医生、院领导,见证并参与了该院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被称为医院的“活化石”,为后来的重庆市的职业防治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年,张宾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钟祥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造就了明代帝王朱厚熜、楚辞文学家宋玉等一批历史名人,诞生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历史典故。介绍家乡的时候,90多岁的张老,眼里放着光,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
很小的时候,张宾生活在钟祥乡下,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后来随父亲逃难到城里。童年的苦难,给了他坚毅的性格,也能让他更能体会到百姓的疾苦。11岁时就读于湖北省第三儿童育幼院,这是宋庆龄创办的,专门收敌占区的儿童。1948年的时候,襄樊战役爆发,因启蒙比较晚,17岁那年,张宾还在读六年级,为充实军力,由学校出面联系,全班同学一起参了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这支部队被称为二野的铁军,成了专打胜仗的常胜军。
图片
“当兵为了什么?”
“为了穷苦大众有饭吃、有田种,不再受苦受难!”
全班同学一夜之间,从学生变为了军人,个个热血沸腾奔赴军营。90多岁的张老仍然记得,17岁参军那天,嘹亮的军歌军号一直响彻云霄,从1948年参军以来,一路走来初心不改。
彼时的中央政府为准备淮海战役,成立了中原卫生部直属医院,张宾直属二所。淮海战役结束后,他所在部队辗转安徽、湖南,后来到达湖南,因建立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张宾部队改编成了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直属医院。
1951年,这支队伍到了重庆,在重庆红岩村成立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直属医院改编为西南革大医院,后来又改成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医院,因形势需要,医院整体移交给了重庆市卫生局。
“无论是战争年代随部队迁徙的野战医院,还是思想政治工作时期的西南革大医院,以及后来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搬迁到三江镇的三江钢铁厂职工医院,还是后来的为服务全重庆职业人群的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航标,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红色基因已深植在我们的血液里,无论身在何处,面临多大的困难,祖国一召唤,我们必相随……”
“我出生在旧社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我的生命、我的知识,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永远跟党走。”1956年,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张宾举起右手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种子就此生根。60多年来,他忠心向党,一心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背后是看淡个人名利、心无旁骛努力工作干出来的实绩。
“我要永远跟党走,要解除老百姓的病痛而努力奋斗”,这句话是张宾在采访中重复最多的。
“从入党的第一天起,我就获取了支撑一生的力量。”提起初心的起点,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平静。
图片
1957年,国家大炼钢铁,在重庆綦江县成立三江钢铁厂,因涉及工人多,需要医院,张宾所在的医院义不容辞,整体搬去三江镇。也就在当年,医院把他送到泸州医学专科学校读书,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的医学知识,从此,他从一名护理人员成长为一名外科医生。
“当时一起学习的很多同学毕业后都去别的地方,学校也希望我毕业后留校,医院征求我本人意见,我说:‘是党和医院培养了我,医院现在需要我,我必须回去。’”
就这样,为了那份承诺,张宾在那个偏僻的小镇上,扎根三江医院40年。
1976年,因敬业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业绩,张宾被医院委以重任,担任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当时,张宾很不愿意搞管理工作,一心一意只想钻研自己的业务。
“咱当兵的人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为重,以事业为重。”老班长的话轻轻地拨动了他的心弦。于是他挑起了建设三江医院的重任。
三江医院,不仅要服务三江钢铁厂的职工,且还要服务周边数十万农民的健康。当时的医院分为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烧伤科、五官科5个科室,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的。因为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好,临床科室发展很快,尤其是烧伤科在整个重庆市也有一席之地,后来被定为大坪医院的教学医院。
图片
在张宾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三江医院名声鹊起,很多病人都是从外县、外省慕名而来。三江镇周围厂矿企业特别多,由于设备简陋,科技不发达,常常一次事故就是好几十人受伤。渐渐地,三江医院总是在各类事故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71年医院接到一位厂矿工人,因操作失误,导致左手断肢,紧急情况下,张宾团队商量决定对患者施行再植手术,可是谈何容易,全国只有上海在1963年做了第一例,在这偏僻的小医院,以当时的设备和技术能行吗?张宾不信,三江医院为职业健康积累近10年的临床经验,他们班子决定试试。断肢再植是非常精细复杂的手术。手和手臂之间,有肌肉和肌腱相连,除了血管外,还有骨骼、淋巴管、神经相接,它们都要通过手术一一对准缝合,这样接上去的手才会恢复屈、伸、转、翻等功能。
我们的医院能行吗?当时,很多质疑的声音,张宾也反复地问自己。
“做,出了问题,咱们班子负责!”张宾铿锵的话语背后是对整个团队的信任和支持。
刻苦不容缓,张宾等领导连夜召集相关医生分析试验,最终确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手术那天,张宾非常紧张,经过医务人员数小时不懈的努力,多根主要血管全部接通吻合,当看到那只完全断离已近数小时的苍白断手,又重新呈现出生命的红润时,手术室里响起了轻轻的欢呼声。
三江医院成功开展了全国第二例断肢再植手术,张宾喜极而泣,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后来,他们陆续又做了7例,除了一例因为创面太大没有成功外,其余6例都非常成功,这在全国都处于领先的水平。
“人的事业要有一种东西支撑,那就是信念。”张宾40年或埋首厂区医院诊室,或“窝”在手术室,在他看来却是最值得、最无悔的一段时光,40年来,他救过的患者成千上万,他看到了人间的至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洞察与理解,共情和关爱。
“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作出最好的表率”,采访中,这是老年的同事们对张宾的评价。
作为医生和患者公认的“暖医”,张宾不仅有一双温暖的手,也有一颗仁慈的心。在三江的时候,他也时常要求自己和教育职工,处处以病人为先,有时候,病人看病没有钱,也得先看病,没钱就欠着,有了再给,到后来,1991年医院搬走时,收到的欠条达80多万。
如今祥瑞之年的张宾老人,一个人独居住在单位的一栋老式住宅里,没有电梯的六楼,他每天要上下三四个来回,张宾老人说,医院就是他的家,他要与医院相生相伴一辈子,如今他依然关心着医院的发展,时常到院办公室走走看看。
信仰芬芳长留香。张宾的信仰,在为民解除病痛的征途中绽放;人生,也因信仰而变得富有朝气。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