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发展惠民利民 深化服务情暖万家
二孩政策落地,工作人员认真为群众宣讲政策
朋友圈18岁的刷屏、90后感慨自己已经老了、“中年少女”成为网络热词、人到中年被贴上了“油腻”的标签……在这些网络话题中,不仅隐含了人们对“老龄”的恐惧,而且折射出当今中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制人口数量不再是计生工作重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应更加关注人口结构、质量等均衡发展,更加注重管理转向服务,更加注重服务家庭。对此,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围绕生育支持、青少年发展、流动人口服务、老人赡养等工作,有效推动家庭发展,奠定了家庭发展新格局。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更多的家庭想生和敢生
“你想生二孩吗?”在很长一段时间总是被人们挂在嘴边。2015年10月29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到如今已逾两年,两年来,我市“二孩政策”有着怎样的成果?
2017年10月31日,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九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关于《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从会上获悉,2016年,我市出生人口为38.3万人,同比增长近6万人。其中二孩16.2万人,占总出生数的42.22%,同比增加5.98%,
2017年11月27至28日,从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委机关务虚会上获悉,前三季度,全市出生22.73万人,其中一孩10.95万人,二孩10.37人,多孩1.40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7.29%。出生人口信息准确率达91%。1—10月,全市进行生育登记的夫妇23.13万对,其中一孩生育登记11.11万对,二孩生育登记12.02万对,比一孩多9130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平稳有序,得到群众积极响应,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据悉,重庆市2017年持续深化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发挥“计生赶场”等阵地及媒体作用,倡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鼓励夫妻共同分担育儿责任,广泛宣传生养子女的公共服务政策,普及优生优育科学知识,使群众的婚育养育观念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如何解决一些人想生不敢生的问题?”
“我区教委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印发《关于2016年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结果的通知》,各医疗机构合理配置产科儿科资源,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引导群众合理安排生育时间。”渝北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区人社局在婚假、产假制度落实和生育保险报销等方面大力支持,印发《关于新增医疗、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的通知》等文件;区公安分局认真贯彻《重庆市公安局警令部关于做好出生登记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配合作好出生人口登记工作;区民政局印发村(居)务公开目录规范,将计生公开公示内容全部纳入。
同时,我市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工作,召开了全市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协同市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的意见》,实现在全市机场、主要火车站(高铁站)均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在其他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不低于60%。
“2018年,将在全市建设母婴设施386个,其中新建370个,改造16个,确保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0%以上。”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为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送上门”,我市坚持把优化便民服务作为重要抓手,依托计划生育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和与之关联的4个系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简化再生育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办理、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和承诺制度。2017年,全市1万余个村(社区)、1000余个乡镇(街道)向群众提供网上和现场登记、办证服务,共发放生育服务证23万余个。
增强孕产幼医疗服务:更多的孩子在源头上预防了缺陷
“具体建议:男方吸烟可能对精子造成不良印象,从而导致不育、流产、出生缺陷等,建议戒烟三个月后再怀孕。”2017年9月20日,李某拿到了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李某,男,25岁,无特殊疾病史,无特殊家庭疾病史,平均每天吸烟10支,偶饮酒,准备在2018年年初结婚,为了安心,和女朋友一起做了这个检查。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最佳的体检时间是计划怀孕3-6个月前,体检内容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试验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夫妻双方都要检查,可以在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江北区妇幼保健院的前台向咨询的群众进行了科普,并表示,这样可以在最佳的状态和最适宜的时机受孕,降低出生缺陷和流产、早产等不良生育结局的发生风险,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出生缺陷的发生,是生物、环境、心理和行为等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危险因素在孕前就影响着夫妇的身心状况,而不是在妇女怀孕时才开始作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一个源头工程,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孕优个体健康、安全、有计划地生育。”重庆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所长童琦介绍说,2017年,全市举办了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管理培训班,要求区县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扩大宣传引导,利用新媒体宣传惠民政策和保健知识,提升群众参检积极性。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在增强孕产幼医疗服务保障方面,为防控出生缺陷,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情监测和孕期保健工作,做好再生育咨询和妊娠风险评估,保障高龄孕产妇母婴安全。同时,还开展免费计生技术服务,施行计生避孕节育手术,有序发放药具。2017年,为14.2万人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101.4%,为贫困地区发放儿童营养包66万盒,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残疾筛查、免费增补叶酸分别为31.5万人、238万人、21万人,为36.5余万人免费提供产前出生缺陷筛查,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是三级防控的其中一环,下一步,要统筹三级防控,做好全市技术人员培训,做到惠民可及,并且要将好的技术推广到基层,有针对性地遏制重大疾病,从源头上预防出生缺陷。”重庆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童琦所长表示。
全面落实奖扶特扶:更多的计生服务对象暖心、贴心
“我们自愿捐献遗体,看能不能帮上别人的忙。”2017年7月5日,在重庆红十字会爱尔眼库工作人员、江北区计生协工作人员、重庆市暖洋洋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共同见证下,刘爷爷和朱婆婆两位失独老人在家里签订了《重庆市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表》。
刘爷爷和朱婆婆是夫妻,分别83岁和80岁,因孩子去世,现老两口相依为命。儿子的离世让成为失独老人的老两口一度万念俱灰,曾经还冒出过自杀的念头。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唐家沱东风社区计生干部时刻惦记着老两口的情况,将他们纳入“心愿同行”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项目。
“心愿同行”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项目,采用“政府搭台、协会主办、三社联动,开展帮扶服务”的服务模式,发挥社区(街道)、社工组织和社会资源三大主体的协同作用,通过公开竞标购买三家社工机构为江北区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与重点、困难、高龄人员结对帮扶,通过电话、走访、聊天、帮困等形式提供精神慰藉、生活便捷服务。
“他们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在节假日邀请我们参加活动,生病了也会及时过来看望,他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正在暖洋洋社工指导下做手工风铃的朱爷爷欣慰地说道。
重庆市暖洋洋社工服务中心是“心愿同行”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服务项目的社工参与机构之一。2017年,他们以多种形式帮扶服务对象,通过信息平台在节假日发送出5481条祝福短信,电话慰问3244人次,通过“一建乐”服务平台解决257个求助问题,为976名60岁及以上人员发放“30元体验券”11496张。
2017年11月初,江北区计生协对购买服务的帮扶情况进行纸质问卷和电话问卷调查。群众对江北区购买服务的知晓率达99%,对购买服务的满意率达99%。所有被调查人员都表示:非常喜欢街道、社区、社工给他们提供的帮扶服务,非常感谢政府给予他们的关心关爱。
这是重庆市奖扶特扶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2017年,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奖扶特扶工作,为66.24万名奖扶特扶对象发放扶助金10.35亿元,奖扶及时率居全国前茅,为计生特殊家庭建立完善“3+X”联系人制度、落实走访慰问制度、建立定期沟通制度、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实现应扶尽扶的目标。
同时,为解决计生特殊家庭就医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关怀力度,市人民医院、全市所有区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计生特殊家庭,全面开通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将计生特殊家庭纳入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家庭医生积极开展与特扶对象签约工作,目前,重庆市计生特殊家庭签约率达到100%。
“日前,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发出通知,宣布从2018年起,将全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标准调高40%。下一步,要求各区县认真核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情况,落实特别扶助金提标工作,并加强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管理,确保政策落地。”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
持续推进均等化服务:更多的流动人口增强了获得感和归属感
“原来只是看到过相关的宣传,这回是真切感受到了外地人也享受和本地人一样的服务。”王先生来自山东,现居渝北区鸳鸯,从读大学到结婚,他一直生活在重庆,这次为孩子办生育服务证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均等化服务。
“我区以“家在渝北”为理念,把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融合,作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渝北区流管所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强化统筹协调,完善机制,注重宣传倡导,编印均等化试点宣传手册、《流动人口服务指南》等资料39万余份,每年坚持开展以“爱在流动,情暖渝北”为主题的“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月”活动,全区为流动人口建立纸质档案20.22万份、电子档案15.95万份,建档率分别达到91.78%、72.31%。目前,渝北区成功获评国家级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3个、示范学校1所、健康家庭10户。
不仅如此,2017年,重庆市还以新生代流动人口(农民工)、流动妇女、流动学龄儿童为重点,普及《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示范学校和示范家庭建设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2017年培育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6个、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3个、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家庭35个,2018年拟继续培育示范企业4个、示范学校4个、示范家庭30个。
全力推进医养结合:更多的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开展关爱流动人口
“医务人员像我亲生女儿一样,不但贴心照顾我,还给我料理大小便和擦洗身体,很感动。”家住蓝溪谷地的简树珍婆婆今年84岁,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10多年前去世后,一个人独居。2017年年初,老人骨折后卧床不起,由于无人护理,被送到了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简婆婆康复效果很好。
近年来,我市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越来越显著。“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沙坪坝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7月启动医养结合工作,重点关注和收治高龄、失能和失智老人,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服务。目前,入住老人120人,床位已住满,且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
“我们医院实行的是‘医、养、护健康一体化’的养老模式,在我们这里,老人和家属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床单被套都有人提供。”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医”,主要针对的是患病的老人,对他们定时定点观察,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维护到床,并针对入住老人生病需看医生时,进行就地医疗或者转院治疗。“护”分为常规护理、特殊护理、专业护理。“养”主要是养心、养生、养乐。
同时,为确保服务质量和老人们的安全,入住前,要对老人们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签订协议书等。入住后,每隔2至3小时,护士会定时巡房。医院在走廊和楼道安装了监控设备,制作印有医院电话的专门背心,便于老人迷路或走失的时候求助。另外,医院制定了一套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要求本人、家属和社会单位三方同时进行评价,并实现了提供服务完成率98%、满意率95.3%、褥疮发生率0.5%、落实护理措施100%、家属纠纷0投诉。
“在别的地方,病好了就得出院,不舒服了再来住院,我们年纪大了,不想在各个医院来回跑,也折腾不起,就想有个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简树珍婆婆,对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这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表示了肯定和欢迎。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空巢和留守老人解决养老照料困难和医疗服务困难两大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给失能老人带来颐养天年的新希望,是国家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也提高了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医院的自身发展,真正实现了“医养双赢”。
开展留守儿童视频连线外出务工父母活动
目前,重庆市也正在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按照老年人“9073”的养老格局(90%居家养老,7%在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和“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保障不同养老形式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不同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2017年,80%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率达到72.6%,有208.48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重医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为龙头,市级医院老年病学科建设作支撑,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动员参与,基层医疗机构为主阵地’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重庆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像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全市共有78个。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中还有护理院(站)18个,康复医院15个,开设老年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2个,医养结合床位数达到了1.85万张。同时,为解决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和健康服务问题,全市还建立完善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机制,建立医养联合体479个,医疗机构与80%以上的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
(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