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结硕果 提高百姓健康福祉
为市民送健康送服务
“您好,我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近期将到您家开展新生儿访视,请问什么时间方便?”家住重庆沙坪坝区新桥街道的王慧芬没想到,刚生完孩子出院回家,就接到了社区医生的探访电话。
“原来只是看到过相关的宣传,这回是真切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公共卫生服务。”王慧芬兴奋地说。
这是重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效的缩影。2009年以来,重庆不断改革传统服务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实现健康防治的“靶点前移”,提升群众健康意识;打破基层“医防隔阂”,让基本医疗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中,构建基层大健康格局;多部门协作的“大宣传”格局实现传播领域全覆盖;深入推进职称改革,基层服务力量不断壮大……
如今,重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全面完成,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卫生关键指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探索出一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新路径。
“靶点前移”提升健康意识
吃过晚饭,70多岁的陈国林和老伴邓淑华带上孙女,来到沙坪坝区新桥街道张家湾社区的院坝内,准备聆听医务人员们带来的“健康夜话”。
“健康观念和态度决定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决定是否能阻断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过程,不同的健康观念和态度,会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结局。”当天的活动中,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部副主任刘燕为大家进行了科普讲座、健康指导,并与大家互动交流。
“健康夜话”主题活动是由沙坪坝区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庆市率先打造的健康亮点品牌之一。
据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部主任史继勇介绍,“健康夜话”活动涵盖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常识、季节性及常见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等内容,每年在4至11月开展,每月集中开展2-3次,已成为新桥街道辖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健康生活传播形式。
“‘健康夜话’活动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设置主题,邀请相关医疗专家到各个社区开展巡回健康知识讲座,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史继勇说,去年以来,“健康夜话”活动持续开展深受好评,老年人健康体检人次再创新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满意率持续提高,公共卫生工作在区级考核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健康夜话”只是重庆市健康教育品牌项目中的一例。2017年,全市创办了健康教育品牌项目30余个,共组织开展主题健康巡讲2万多场。
“健康教育活动第一时间将健康理念传递到群众耳中,提升群众的自我健康意识,从而实现健康防治的‘靶点前移’,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健康问题,真正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处长胡彬称。
“医防融合”构建大健康服务格局
向群众宣讲健康知识
三年以来,开州区温泉镇徐家坝社区的村民们只要看到一支身着统一绿色制服的服务团队到村里走家串户,就知道村里的“健康守护神”又来了。
他们来自温泉镇中心卫生院,“队长”是卫生院住院部主任周绪兵,队员中既有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还有本村的乡村医生。
“以前,按照职责分工,周绪兵不可能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开州区卫计委基妇科科长潘海鸥介绍,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两项基本职能,医疗服务即疾病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即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张皮”的局面。
“医防隔阂”衍生出诸多问题,如两者无法实现信息互通,造成资源浪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有限且无临床经验和处方权,服务质量受限,群众满意度不高等。
2015年下半年,开州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医防融合”,即基本医疗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一方面,对临床医生进行重点人群管理、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的重点培训;另一方面,组建14支由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的服务团队,分别负责全镇14个村和社区,发挥各自特长,定期下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周绪兵带领的团队就是14支服务团队之一。每次下村,周绪兵都会对村里的慢病患者以及其他村民进行检查诊断和指导,有时还会现场开处方,甚至将病情严重的村民直接带回医院住院治疗。
2015年9月,周绪兵带队在徐家坝社区走访中,发现70岁的高血压患者刘信全服用传统药物效果不佳。周绪兵现场诊断、开处方,为刘信全更换了一种刚刚上市的新药,目前刘信全的血压控制得比较平稳。
“以前,上门随访就是问问情况,叮嘱我继续服药,现在的随访水平可比以前高多了。”刘信全竖起大拇指说,医生不但会给我检查,还能现场开药,还能直接跟着他们回卫生院治病。
“去年,群众对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已达到90%以上,相比去年已大大提升。”温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雷兴权说,不仅患者得到了实惠,卫生院的业务量也显著提升。
“目前,医防融合正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已成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据胡彬介绍,重庆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构建全科、专科、公卫协同服务机制和居民自愿注册家庭医生制度,成立100多个医联体,已组建600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强化家庭医生为注册对象履约责任,签约933万居民,通过医防管理融合、项目融合、流程融合、服务融合、绩效分配融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深度融合。
“大宣传”格局 实现传播领域全覆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至关重要。
2009年以来,重庆市以互联网、报纸、电视、移动户外广告、官方微博微信、线上线下集中活动、宣传折页发放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以市级层面为主线、全市各区县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实现了传播领域的全覆盖。
尤其是从2014年起,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部门,以市委宣传部“梦想课堂”大宣教为平台,开展了“你健康我服务”暨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梦想课堂”主题宣传活动。
如今,“你健康•我服务”活动已被国家表彰为健康素养促进优秀案例,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展示并印发交流,宣传品牌已被国家采纳,作为全国项目宣传主题。
据介绍,该项目由重庆市卫计委主导,联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具体承办,形成了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开展的工作格局。重庆市财政局划拨专项经费投入,为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与此同时,全市不定期对基本公共卫生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和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培训,并开展40余次督导检查,保证了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按照计划完成。
此外,重庆还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将宣传触角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院坝;通过有奖征集标识、定制“健康列车”、绘制“空中画廊”、开设“梦想驿站”、拍摄卡通及主题宣传片、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提升传播效果。
目前,项目宣传工作已步入常态化,实现了面上“有声有影、有文有图”,线下“有剧、有戏、有课堂、有专栏”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
据统计,2017年市级宣传财政已累计投入555万元,全市投入健康教育及宣传的经费超过6000万元(达到人均2元),年度累计接受健康教育宣传3615万人次。
职称改革壮大基层服务力量
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这个乡镇卫生院医生也能获评正高职称。”
丁思明是梁平区屏锦中心卫生院院长,已工作了37年。丁思明说,论文和科研、以及学历是我们的短板,用这些来衡量我们基层全科医生,我们很难评得上高级职称,现在评高级职称都是看的我们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都是我们平时做的,干得好就有希望。
多年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职称评审,难免导致基层人心思动。
2015年7月,重庆基层全科医生职称评聘办法正式实施,为基层全科医生量身打造了一套评价体系。当年,57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其中正高6人,副高51人。在此之前,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副高职称的不过二三十人,无人获评正高职称。
重庆基层全科医生职称评价体系中最受欢迎的政策当属“四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不作科研和论文要求。
“基层工作确实与这些关系不大,评价指标要接地气,不能与实际工作脱节。”重庆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杨锐认为,另一方面,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相对较低,外语、科研等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因为外语不好拦住那些医术高明的人。
据重庆市卫计委人事处处长谢春鹰介绍,根据全科医生工作实际,重庆确定了考核内容的“四注重”,更加注重全科医生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
职称改革“大礼包”彻底激发了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热情。2015年,永川区何埂镇卫生院医生吴修树通过了全科医生(基层)副高级职称评审,此时距离他取得中级职称已经19年了。
“基层都是万金油,比科研我们比不过大医院的,比全科他们也比不过我们。”吴修树说,职称改革让大家更有干劲、有奔头。
据统计,重庆基层卫生职称改革及配套改革实施以来,基层卫生人员数达4.4万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基层卫生人员1.44万人,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1.25名全科医生。163人获评基层全科高级职称,正高实现“零突破”,中级职称人数上升10个百分点,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下降至29.37%。
不仅如此,重庆通过资金拉动、绩效推动、审计联动等方式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此外,重庆还不断加强体系建设,筑牢项目支撑新体系。例如,2011年起,重庆投资8.6亿元,共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完成3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00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区县人口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医疗与公卫信息互联互通等。
创新绩效管理激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活力
重庆荣昌区仁义镇永灵村铜鼓卫生室村医吕凤莲最近特别忙。记者来到卫生室时,她刚送走两名前来抓药的糖尿病患者。吕凤莲说,她一会儿还要去村民家里随访,一般到了晚上,她才有时间将随访的数据写成报告,录入电脑,完成信息化管理的工分数。
吕凤莲经常工作到半夜才回家。村里没有路灯,她就骑着电动车或打着手电筒到村民家里随访。“经常是白天病人多,只能晚上去,不去就没法写随访报告,这一块儿占的分数不少呢。”
在荣昌区,像吕凤莲一样积极工作的村医不在少数,这得益重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荣昌区(时为荣昌县)创新提出以工作量化、质量修正、绩效考核、“计工分”形式兑现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改革思路,建立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的新机制。
荣昌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制’改革,是重庆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体制的雏形。
创新机制告别“大锅饭”。2014年,重庆市卫计委与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的指导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并引入竞争,强化考核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公卫人员积极性。
购买主体是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购买对象为各级各类具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含非公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内容包括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各区县自行增加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鼓励各区县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化计分体系,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作为购买服务的支付依据。
据重庆市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各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基层医疗机构、民营机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分别占比56.7%、23.18%、13.13%、6.98%。
购买了服务,又如何保障其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对此,重庆在全国创新探索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采购社会组织,对各区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并制定评估手册,细化评估标准,通过现场评估、电话调查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科学合理地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与此同时,重庆还实施“全过程管理、全绩效考核、全量化分配”。一是建立项目进展季报制度。掌握工作动态,每季度分析一次项目进展,并通报各区县;二是联合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征求各相关处室意见基础上,由市卫计委与财政局共同发布考核指标,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及各类服务执行效果;三是公布资金使用效率。根据第三方评估结果,按各大类服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服务价格标准测算各区县人均获得的实际标准,与当年人均筹资标准比较,形成资金使用效率,再通过量化分配拉开差距。
据了解,2017年,根据全市评估总分值及各区县分值全量化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算资金1.02亿。
“新路径”开拓公共卫生服务新局面
医务人员每天定时与精神病患者开展交流活动
如今,重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全面完成,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卫生关键指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探索出一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新路径,开拓出公共卫生服务的新局面。
截至2017年底,项目任务已全面完成。例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78.44%,合格率85.31%;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1.24%;早孕建册率92.17%,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0.8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24%;35岁及以上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为67.34%,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68.6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比例达到100%,巡查覆盖率100%等。
在全面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基层服务能力也明显提升。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拥有894个乡镇卫生院,11241个村卫生室、6412个诊所、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49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了所有乡镇和街道,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院、一街道一中心、一村一室”的建设规划。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技人员数由0.94人增加到1.22人,增幅为29.79%。
随着项目各项服务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老百姓正在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健康效益逐步显现。当前,重庆卫生关键指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88岁,孕产妇死亡率15.3/10万、婴儿死亡率5.34‰,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第三方调查居民知晓率达到50.1%,较上年度提高5个百分点。
(李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