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出成绩 求真务实出经验
中医药知识走进学校,引导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热爱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有“巴蜀出名医”之说,是中医药文化重镇。在增强民族自信、振兴中医的背景下,重庆市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开拓创新出成绩,求真务实出经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中医医院发展主要指标全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医药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法三规重落实
中医疗法极大地吸引国外友人的关注
2017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一系列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已全面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重庆积极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举措。召开“全市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工作会”,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举办管理人员和监督执法人员专项培训班2期,加深行业人员对中医药法的理解和认识。将《中医药法》宣传纳入区县卫生计生年度考核指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中医药法主题宣传月”活动,在全国率先举办大型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全市累计开展学习讨论活动700余场次,征文演讲比赛近50次,健康讲座和体验活动1300余场次、义诊440场,印发宣传资料73万余份,约10万人参加网络知识竞赛。
2017年,全市推动相关地方性法规建设,结合实际,启动了《重庆市中医条例》修订工作。按照地方性法规制定原则,全面梳理我市1998年颁布的《中医条例》执行情况和工作现状,组建工作小组,确定立法方案,与市人大、市法制办加强沟通,提出以《中医药法》基本框架为依据,重新制订《重庆市中医药条例》的立法思路。目前,重庆市人大已将条例制订工作纳入2018年立法调研项目和2019年立法审定项目。
科学谋划,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印发《重庆市中医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至此,我市已制定包括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5个,涉及健康服务、“十三五”发展、基层中医药工作等工作,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清晰,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在重庆全面落地。
医改取得大突破
公立中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各级各类公立中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落实各项便民惠民措施。落实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调增85项中医服务项目价格,单病种支付纳入2个中医优势病种,在7家三甲中医院开展DRGs绩效评价,遴选3家中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垫江县通过完善中医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创新发展政策机制、突出中医药产业,坚持中西医并重,连续五年实现了县域内90%患者在县内救治的医改目标,2017年,垫江县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经验获肯定,国家行政学院第三方评估组以“县域中医药发展新模式探索”为题,总结其5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主要经验,其中“县管乡用”的用人机制在全市广泛推广使用。
分级诊疗有序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加快,已建立中医医联体42个,涵盖医疗机构370家,组建中医专科联盟3个,医联体内患者互转机制运行顺畅,分级诊疗作用初步显现。
中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明显。将16个病种8类中医治疗方法纳入《重庆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参考服务项目》,中医师占家庭签约医生的53.1%,签约服务内容中医覆盖率100%。我市中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入选国家“医改中医药工作典型案例”,并在全国专题会上作交流发言。
鼓励社会办中医,下放中医医疗机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条件,社会办中医不受规划、数量限制,激发了市场活力,壮大了中医医疗市场,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蓬勃发展。2017年1-9月,全市新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141个,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11%。
服务能力得提升
开展中医服务
2017年,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所中医院进入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库。争取中央投资2.82亿元,地方配套3.58亿元,启动6个区县中医院的改扩建项目。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6所,复评5所。所有区县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全市乡镇社区建成中医馆965个,占比达93.78%。90%基层医疗机构,86%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创建三甲中医院2所,二甲中医院3所。28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完成阶段性评估,3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通过评估验收。持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构建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改善住院服务流程等35个方面的具体整改措施。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召开现场会,明确8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任务。4个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专家评审。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42个,强化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运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占比达到34.6%。
人才科技双丰收
免费为群众按摩
在人才方面,评选名医树楷模,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和“重庆市名中医”18人,在中医药防治肾病、脾胃病、软伤疾病和中医脉诊等领域形成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专业团队,带动并树立起中医药行业典范。
同时,搭建平台重传承。注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加强中医住培工作。5位学员成为第四批国家中医优才培养对象,新增国家师承指导老师22人、继承人44名。新建基层名中医工作室2个,新增3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新增中医住培基地1个,完成年度学员招录、结业考核、带教师资培训工作,同质化培训能力逐步提高。
此外,全市注重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素质。第二批市级中医高才顺利结业,13名学员成长为医院乃至当地的知名专家。举办中医临床、中药、护理骨干、科研骨干、行政管理人员等各类短期培训班10余次,培训学员600余人次,实施11项国家级和320项市级中医药继教项目,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017年,全市中医药科技工作稳中有进。
推动设立省级科研中医药专项。加强沟通协调,在市科委省级科研卫生计生7个重大专项中,有2项为中医药项目。同时,设立中医药专项,将重点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种子种苗培育等研究。
改革局级科研项目设置方式。新设企业邀标项目,探索产、研更加紧密结合的科研合作模式。打造重点项目,按定向申报方式,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研究等重点项目6个。放开一般科研项目申报名额限制,确定230个项目,立项率大幅提升,增强了临床人员开展中医药科研的积极性。
中药标准化和普查工作有序推进。藿香正气液、枳壳、黄莲等4个中药饮片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项目以较高的评分通过国家督导及复核。首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排名靠前。新建1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形成“1中心3站”的监测体系。
拓展工作助发展
2017年,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到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59.45%和54.01%,超过国家指标。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全市40个二级以上中医院全部建立治未病科。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10所中医医院中医老年养护中心建设纳入政府规划。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南川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社会效益显著。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进行动启动仪式,服务群众1000人,发放中医药科普知识读本5000余份。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北碚区扩大试点范围至全区46所中小学校。新增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4个。在沙坪坝区等8个区县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积极在主流媒体发声,《中国中医药报》重庆记者站连续6年获优秀记者站称号。
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梳理全市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国际交流合作构想。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5个,推动市政府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市外办旅游路线。
中医药监督执法不断强化。开展2轮中医药监督知识与能力培训,培训人员200余人。建立“医政管理+执法监督”的综合监管机制,明确中医药医疗服务监管5项重点。开展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活动,督查各类中医医疗机构204家,排查梳理医疗风险隐患167个,制定整改和持续改进措施436条。完成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检查医疗机构1237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工作经验在2017年全国医考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
求真务实出经验
群众积极体验中医药服务
坚持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正确领导,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重要的经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的战略部署,重庆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资金投入、规划用地、人事编制等各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市卫生计生委加挂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委主任兼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加强对全市中医药管理工作的领导。31个区县卫生计生委设置了中医管理部门,其中14个区县卫生计生委独立设置了中医科,组织机构更加健全。
重庆市坚持对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扶持,先后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一系列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医保政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通过制定和落实降低中医医院医保住院起付标准、扩大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报账支付比例等医保优惠政策,较好地调动了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和患者选择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重庆一贯坚持对中医药事业的政府投入。“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中医财政投入达26.1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5倍。全市中医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呈稳定增长趋势,其中区县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达33.30%。中医事业支出占全市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平均为6.43%。
同时,重庆市紧紧抓住医改的契机,不断深化中医药改革,改革中医药补偿机制,建立起了以市场补偿为基础,以医保补偿为引导,以财政补偿为扶持,以价格调整为杠杆,市场、医保、财政、价格四大补偿机制有机结合的补偿机制,并全面开展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
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是重庆中医药得到发展的法宝:坚持内涵建设,重视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以及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和各个关键环节的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中医服务能力,保证中医事业发展的后劲,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医医疗品牌,大部分中医医院都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始终坚持眼睛向下,立足基层,经过共同努力,重庆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已位居全国前列,使大部分群众能就近享受到中医药服务,大大增强了中医药的影响力,夯实了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推进中医药政策、项目等落地的过程中,重庆各级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协同推进,确保每个项目都做成“精品工程”;对涉及中医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使其能落地生根,真正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正是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百折不挠、奋勇当先的开拓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市中医药系统的干部职工才能树立信心,抖擞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创造出良好业绩,推动中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重庆中医药必将以崭新的姿态积极创新,不断完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