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的健康答卷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篇
2018-01-24 15:17 来源:重庆市人口宣教中心
群众点赞,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之路
 
9月8日,谭家玲副市长到场查看公立医院改革启动筹备情况
 

检验改革的成效,就要看百姓的感受。对于医改,亦要以百姓为重。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重庆从制度设计到配套保障,从公立医院改革到人民群众获利,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啃下硬骨头,以实实在在的“付出度”,赢得群众真真切切的“满意度”。

 
制度设计:回归“公益性”形成“尊医重卫”态势
 

9月9日,重庆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

在重庆市儿童医院挂急诊的张女士,急冲冲为儿子挂号、拿药,药品包括两袋静脉输液药剂和两剂针药,共花费了112元。在公立医院改革前,这些要花费129元。此次共节省了17元。张女士非常高兴,说取消药品加成,可以节省不少钱,特别支持医改。

如今,在重庆公立医院窗口取药的患者均可以享受药品“零差价”待遇。

2017年9月9日0时,重庆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事服务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至此,已执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制度终结,医院与药品之间的利益联系被切断,改革“硬骨头”被啃下,从制度上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并彰显。

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重庆定出总基调——保障患者的总体负担不增加。规定,凡是价格调升的项目,全部纳入医保,实行医保报销,报销就高不就低,把部分非甲类项目纳入甲类进行报销。

财政部门积极配套财政措施,物价部门广泛听取并吸纳群众对医疗价格的意见,市人力社保部门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和病例,分析患者个人负担变化情况,确保医保政策精准实施。

针对少数没有参保的患者,主动上门动员其参保,对困难群体实行“即参即享受”的优惠政策。对建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体,特事特办,实行各种资助参保。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将建卡贫困患者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有些区县,甚至达到个人零自付。

同时,还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与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考核力度。

在便民惠民方面,重庆实行便民门诊,为只开药的慢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扭转“候诊几小时,看病几分钟”局面。规定二级医院普通号源占比不低于50%,三级医院不低于30%,保证每个科室均有普通号源,让老百姓挂普通门诊的号,享受大专家的诊疗服务。

不仅如此,重庆还实施分时段预约就诊、延长开诊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党员干部示范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江新区对老年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一对一”陪诊服务,南岸区对特殊人群减免诊察费等,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据市卫生计生委对237家公立医院的监测显示,医改实施3个月以来,患者负担有所减轻,门诊、出院次均费用分别降低4.5%和4.3%;药占比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比分别下降1.3%和0.6%。公立医院呈现医疗服务量、医疗收入、服务性收入占比、普通门诊量“四个上升”,药占比、次均医疗费用、大型设备收入占比、专家门诊量“四个下降”,基本实现了患者、医院、医务人员“三个满意”。改革也得到各方面充分肯定,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作出批示:“开局顺利,继续抓好。”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肯定重庆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在这场惠及3000多万重庆人民切身利益的公益之战中,重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亲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刻体会到了医者的不易、卫生人的艰辛。他们为积极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和谐发展,增进百姓健康福祉,保障百姓身体健康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许。

一位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医的大学生患者感叹:“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五年的焦虑症,让我痛不欲生,几度轻生。是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用贴心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救了我,他们,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和亲人。”

 
政策配套:保障“持续性”成就“科学管理”格局
 

爱的呼唤
 

“重庆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这是一份来自国务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简报。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重点的重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获国务院医改办肯定。

为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彰显改革制度的公益性,重庆打出一套组合拳,首先完善医保制度。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新增50个单病种,数目扩大到100个;实行总额控制办法;将部分特病病种新增纳入医保特殊疾病范围予以保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50%,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首批纳入谈判范围的25个医保药品,与2016年医保结算价相比,平均降18.78%;实施2批非医保药品联合议价采购,85个非医保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10%以上,进一步挤压药价水分。率先建设国内首家省级药械信息全程追溯体系暨医药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压缩药品流通环节,规范流通秩序。

加强公立医院综合监管。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控制,主动降低运行成本;加强医疗行为监管,防止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分解治疗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服务行为得以规范;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有序引导分级诊疗。对不同级别的医院门诊诊察费、床位费分别定价;对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职称等级的医生差异化定价;对不同等级的医院实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选择一二级医院就诊。
 
医院践行:调动“积极性”实现“技术价值”体现
 


重庆召开公立医院改革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向重庆人民传递改革一系列政策

“快,又来一个心绞痛病人!”在市中医院急诊ICU,医生罗真春拿着杯子正准备喝口水,一名急需要抢救的病人又来啦,他又放下手中的杯子匆匆地跑去抢救病人。

抢救工作结束后,罗真春说:“我大致算了一下,我们每天平均接诊120人次,一个急诊医生每晚大约接诊30人次。”“就算我是副主任医师,过去的急诊挂号费仅7元,完全体现不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以他为例,本科5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再从住院医师一步步做起,需要投入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医院和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战场和主力军,他们的积极性直接关系改革的进程和成效。重庆公立医院改革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重视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体现,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重庆按照“提升人力价值、降低物化价值”的原则,重点提高了诊疗、护理、手术、中医、床位等项目价格。调整的43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有258项价格适度提高,以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事服务费后,医务人员的合理损失,极大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此轮改革,三级医院急诊诊察费虽然是略有提高,但这让我觉得我的价值有所体现,觉得被尊重。”罗真春说。

同时,重庆建立了财政分类补助机制,针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经价格调整补偿率低于90%的医院,由财政实行分类补助,有效保证了公立医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目前,市级财政资金拨付1.5亿元,用于医院发展,让医务工作者吃上“定心丸”。

在改革薪酬制度方面,重庆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在巴南、永川、垫江3个区县6家医院先行试点,合理确定了薪酬水平,试点医院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稳中有增。重庆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得到认可和肯定,其经验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上做交流发言。

有了合理的、透明的工资作为保障,医务工作者们干劲儿更足、积极性更高。

市中医院风湿科的护士邓韵,在一早上班的短短两个小时里,行走步数超过一万步。“以静脉输液为例,改革前5.5元,现在涨到6.2元,虽然没有涨多少,但也是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一种肯定。”邓韵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我们是想通过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引导医务人员深耕专业,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说,改革3个月以来,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增长13.9%。医务人员满意度和医院满意度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回顾2017年,重庆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对于走过的路,过去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好:“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的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辉煌。”

展望2018年,重庆卫生计生人将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健康、大宣传、大发展”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以永不懈怠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踏踏实实干好卫生计生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努力开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陈英)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