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构建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打造西部“健康引擎”
2025-06-25 09:04 来源:璧山区卫生健康委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璧山区通过政策创新、体系优化、产业融合等举措,打造了一套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成为西部地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高位谋划 政策领航
 
 
 

璧山区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重庆市首个区级中医药管理局,出台56项专项政策,构建了涵盖医疗、产业、文化、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网络。近3年累计投入63.8亿元,重点支持重庆中医药学院、璧山区中医院、中医智谷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级网络 服务惠民
 
 
 

璧山区构建“区中医院—镇街中医馆—村社中医便民服务点”三级网络。区中医院建成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拥有多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创新推行“首席乡村中医”机制,15个镇街各遴选1名首席村医,采取“坐诊+巡诊+上门”模式服务群众。目前,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中医科,13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提供中医药服务。

图片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供图: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人才引领 薪火相传
 
 
 

璧山区实施“璧玉英才”工程,配套出台编制保障、人才激励、薪酬改革专项政策,构建起“引、育、留、用、管”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并配套专项资金。同时,柔性引进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2人,拥有全国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5人等172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通过“中医医共体”联动帮扶、“西学中”人才培养、师承教育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产业融合 激发动能
 
 
 

璧山区创新“中医药+”发展模式,在中新生命科技城打造集“药、械、乐、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落地15个中医药项目。打造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和中医小镇,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康养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形式推广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片

国医下基层义诊活动(供图:璧山区中医院)

未来,璧山区将以“六个一”示范工程为抓手,力争到2027年实现中医药产业占GDP增加值5%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68.35%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比达38%,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45%以上,全力打造西部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璧山样板”。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