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孩子调理身体再也不用喝苦药汤了!”近日,在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家长李女士举着一支中药棒棒糖,笑意盈盈。这款医院自制的“甜蜜良药”,是永川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转型的生动缩影。在这家曾以西医为主的妇幼保健院,如今中医门诊排起长队,药膳清香飘满病区,中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古老的中医药在这里焕发出青春活力,成为重庆市唯一一家全国妇幼中医药特色单位。
在儿童保健科,3岁的朵朵正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仪接受问诊;游泳室内,新生儿丁丁第一次体验小儿药浴特色服务;隔壁推拿室里,护士正轻柔地为便秘患儿轻柔捏脊;候诊大厅里,年轻妈妈们则跟着视频学习穴位保健操。据副院长唐聪介绍,医院创新“查房+治疗+预防”三位一体模式,已建立1万余份妇幼中医健康档案,帮助100余名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等患儿显著改善症状。
据了解,为夯实中医药根基,医院打造院-部-科三级管理体系。院领导牵头,设立中医药发展部,临床科室配备中医联络员,制定《中医药发展持续改进方案》,并通过经济杠杆激励技术推广。如今,中医门诊年服务量达15万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1/4,住院部中医药参与治疗率高达90%。
“过去取药等两小时,现在手机下单3小时就能喝上热乎药!”62岁的张女士对“中药代煎配送”服务赞不绝口。医院以信息化破解候诊长、流程碎等难题,推出互联网诊疗、中药快递上门等服务,患者网上预约占比84.9%,候诊时间缩短至17.8分钟。每年煎药超1.5万剂,配送服务惠及千余人次,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服务多跑路”。
“以前半夜睡不着,现在一觉到天亮!”65岁的张大姐在何埂镇卫生院体验“失眠综合征防治服务包”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医院以区域联盟为载体,推广耳穴压豆、药浴等技术,服务包覆盖23个基层单位,治疗失眠有效率80%。目前,医院正构建“1+26+N”川渝妇幼中医药服务体系,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地区。
“防流感香囊里有艾叶、薄荷,挂书包上就行!”中医科主任杨丽君在进校园活动中耐心讲解。医院通过科普视频、养生药膳食谱等多元形式,让中医药融入生活。
据走访了解,92%的受访居民树立了“治未病”理念,王女士一家更是典型,自己在该院健康调理中心调理后,对中医从质疑到笃信,更是动员全家参与,如今全家都是中医受益者。通过中药内服、点按穴位及针灸治疗,丈夫脂肪肝指标稳步下降;个性化茶饮让女儿体重2个周减轻8斤;中西医结合生发防脱技术让老父亲告别秃顶……
“中医药服务正成为妇幼健康的新基建。”该院党委书记成南峰表示,随着《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的深入实施,永川区妇幼保健院通过机制创新、技术赋能、示范引领和文化浸润,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转型之路,这种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永川实践”,正在为新时代妇幼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