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上岗”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开启医疗智能化新时代
2025-03-05 09:17 来源:重医附属永川医院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正式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成为重庆市第三家引入该模型的医院,标志着医院在智能化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了AI诊疗新时代。

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胡俐介绍,DeepSeek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核心技术特性和开源生态脱颖而出。该模型基座质量优异,评测结果显示其在开源模型中表现最优。同时,引入的MLA技术大幅降低了推理计算量,使其能够服务于更多医疗场景。胡俐强调,DeepSeek能够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进行本地化部署,严格符合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要求。在高度专业化且关乎生命健康的医学场景中,数据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DeepSeek:临床诊疗的“智能助手”

 

在重症医学科,DeepSeek大模型接受了来自临床一线的“考核”。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陶武带领团队,选取了一例明确诊断为呼吸衰竭、COPD急性发作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将其入院时的主诉、病史及基础检验数据输入DeepSeek。结果显示,DeepSeek对疾病的诊断、处方及转普通病房建议进行了精准分析,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基本一致。然而,陶武也指出,DeepSeek的诊疗思路与临床实际仍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贴合临床实战需求。

在另一例意识障碍原因待查的疑难病例中,DeepSeek给出了6个参考诊断及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陶武表示:“从结果来看,上传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只有输入的信息最贴近患者的真实病理生理情况,DeepSeek的建议才能对临床医生更有帮助。但最终的决策仍需依靠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医生的专业判断和临床经验是无可替代的。”尽管如此,DeepSeek作为临床医生的“智能助手”,其价值已得到初步认可。

 

 
智能影像分析:医生的“第三只眼”

 

在影像诊断领域,DeepSeek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放射科副主任刘丹介绍,医院利用AI技术,通过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模型训练与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搭建起了影像分析和预测智能体。该智能体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各类医学影像,提供影像识别分类、病灶检测标注、病情评估分析、疾病预测预警、智能报告生成等服务。目前,该技术已在肺结节、肝脏、肾脏三维术前导航系统等方面开展应用,并在AI手术方案评估、知识辅助查询、手术路径规划、实时导航指引、风险预警提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智能病历管理:提升医疗效率与质量

 

医务科副主任杨德雨表示,医院计划将DeepSeek R1智能助手接入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与门诊病历、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评估表单等核心病历文书的同屏操作。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可结合患者基本信息和主要病情,向智能助手求助。智能助手将结合场景和临床诊疗规范,分析病历文书内容,提供分析思路和参考结果。此外,医院还将开发智能病历管理、辅助诊断与治疗推荐、智能导诊与分诊、患者随访与康复管理等一系列智能应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展望:打造医疗智能体,守护人民健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党委书记刘利表示,医院将继续深入探索DeepSeek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医护人员提供智能化辅助工具。通过收集临床意见,确定训练方向,利用医疗数据训练和优化DeepSeek模型,医院将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智能体。未来,医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医疗服务的智能化转型,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筑坚实的科技防线。

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导航